北京市海淀区园林绿化局积极与中关村高新企业合作,精选适合核心区园林事业发展的中关村自主创新产品投入到绿色园林、科技园林的建设中。日前,由中关村海归企业伊科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有害生物实时监测系统在海淀公园和翠湖湿地公园建成使用,并预计于2013年覆盖整个海淀区。该系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会算术的害虫远程实时监控仪器。 有害生物实时监控系统网络服务器登录界面。 2000个人工监测=35个智能监控 目前,我国对害虫的监测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植保测报人员工作量大,测报水平较低。以海淀区为例,仅对白蛾一种害虫就设有2000余个人工监测点,害虫测报需要庞大的工作群体,信息反馈不及时,无法满足“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有害生物防控要求。而一台户外监测机器的测试范围为30亩-50亩,整个海淀公园占地40亩,只需要35个智能监测点就可形成害虫监测网络,对白蛾进行网络化重点监控。 海淀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吴成亮说:“此项技术的运用,能够使园林害虫监测水平升级换代,大大提高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3年研发,1年多解决1个问题 有害生物实时监测系统由害虫诱捕设备和网络客户端组成,是海归杜进平博士带领团队经过3年多的实验自主研发而成的。系统运用了光电检测,但在进行第一次野外测试时却遭遇了“滑铁卢”。原来是户外阳光太强,造成了监测误差。结果,杜进平博士及其团队又花费一年多的时间使这一问题得以解决。 目前世界上对害虫通用的监测模式,仅仅是利用诱芯引诱害虫,但不能进行计数和数据的实时上传。该检测仪器通过不同害虫的诱芯,定向诱集某种害虫到检测仪中并准确地“算”出害虫数目,实现了害虫的定向诱集、分类统计、实时报传、远程监测和预警,以及防治指导的自动化、智能化。 绿色植保刻不容缓 除此之外,该设备能够准确地监测到公园病虫害比较严重的具体位置以及预测病虫害发生的时间,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药。相较于之前整个园区的拉网式施药,它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环境污染。 据悉,绿色植保在发达国家占到整个植物保护的20%,而中国目前还不到2%。仅2009年,我国农药年用量就达130万吨,化学农药的滥用正在损害我们的环境与健康,如海南“毒豇豆事件”、北京奥运餐桌某些蔬菜无法供应等。 “除了心疼,我们更多的是羞愧,中国的绿色植保刻不容缓!这也是我当初为什么选择回国创业的原因。”杜进平博士说。(记者:高延秋)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高延秋)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