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莫让门票成门槛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2-04-09 16:48
分享到:

  一位同事最近聊起一件事,春暖花开时节,信步走走,无意中发现就在北京西城区文华胡同,有一处别致的宅院,竟是革命先烈李大钊的故居。他正想进去“受受教育”,不想被一位保安十分客气地提醒,需先花10块钱买门票。同事说,这里还挂着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牌子。

  门票实际就是门槛。在北京,为数不少的博物馆和公园都已向市民免费开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用门票将参观者挡在门,显得有些“另类”。作为一处靠财政拨款养活的名人故居,相信门票也带来不了多少收入,只会将文化设施闲置。曾有媒体报道称,除了七一、十一假期有些单位组织参观之外,李大钊故居平日的参观者还不如讲解员多。从现场观察的情况来看,愿意花钱进去参观的游客确实寥寥无几。不是大家“小气”,如果要买门票“受教育”,的确有些让人不是滋味。

  笔者也不太相信当事单位想借此谋财,但起码是“门票经济”的后遗症,是文化事业管理落后的表现。在国内,像李大钊故居这样不会“算账”的景点还有很多,结果既将游客挡在了外面,又败坏了自己的名声,更别提完成普及历史知识和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职工作”了。

  放眼国外,不仅很多国家的国家级和市级公园都是免费向世界各地游客开放的,博物馆、名人故居更不会为卖门票而绞尽脑汁,目的是为了让所有人都受教育和受熏陶的机会。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而且随着人气的增加,相关产业也都非常兴旺。这反过来又促使当地政府对景区的保护和维护更加上心,很多文物就是在这种连锁反应中历经累世而完好如初的。

  爱国主义教育应算大账,那些以爱国主义教育为特色的名人故居、博物馆、公园,以及其他文化场所,都不能算门票经济的“小账本”,而看不见社会效益的“大账本”。

(新华每日电讯)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