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永难愈合的伤口 ——被拐孩子的回“家”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2-04-08 14:21
点击数:
分享到:

永难愈合的伤口 ——被拐孩子的回“家”路

  罗晓燕想让被解救的二儿子带自己出去买菜,但孩子却紧盯着记者的相机不肯出门。记者赵福中李丰摄

  编者按

  今年3月7日,公安部统一指挥贵州、山东等14省区市公安机关同步开展集中抓捕、解救行动,解救77名被拐卖儿童。据统计,去年全国共破获拐卖儿童案件5320起,解救被拐儿童8660人,拐卖犯罪蔓延势头得到一定程度遏制。

  数字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被拐孩子回到父母身边。但对这些曾被割裂骨肉亲情的父母和孩子来说,“回家”之路显得漫长崎岖。精神折磨、心理受创、亲情断裂,让这些孩子和父母的重新团聚格外艰难。

  为此,本报记者在贵州采访部分在警方帮助下已经“团圆”的家庭,真实记录了他们的痛苦与困惑、迷茫与挣扎。帮助他们回归正常世界,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支持和配套制度体系的完善。

  “妈妈的小拐杖丢了”

  贵阳市大营坡汪家巷31号,一间不足10平方米、阴暗潮湿的平房就是盲人夫妇刘根发、罗晓燕的家,在这个家里,最值钱的东西就是夫妇俩街头卖唱时用的音响和一台10英寸的二手电视机。

  “孩子,带妈妈出去买点菜,今天中午爸爸要晚回来些。”罗晓燕伸手摸索着二儿子刘海红的身体,拽了拽小海红稚嫩的肩膀,可孩子却像石头一样一动不动,只顾吮吸着手指头。

  “唉,这孩子回到家就变了。以前他是妈妈的小拐杖,可现在这个小拐杖却一点也不灵了。”罗晓燕伤心地叹了一口气。

  罗晓燕一家的转折,要从2009年说起。

  刘根发和罗晓燕两人都是年幼时双目失明。十几年前,夫妇俩从织金县来到贵阳四处卖唱谋生,并生下了三个儿子。2009年11月初,刘家的隔壁新来了一户邻居,见刘家夫妇是盲人,这户新来的邻居经常很“热心”地到刘家帮忙,没几天就和刘根发一家混熟了。罗晓燕也放心地让自己的小孩与这户邻居家的小孩玩耍。当年11月23日,罗晓燕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那个邻居在大营坡菜市场把他们的二儿子和小儿子拐走了。当时,刘根发的二儿子小海红只有3岁;小儿子还没有断奶,1岁半。

  罗晓燕在哭到快要崩溃后,和丈夫开始了他们的寻子之路。然而,什么都看不见的他们,只能靠“听”来寻找儿子。他们拿着盲棍摸索于火车站、客车站,走向一个个地下通道,去“听”儿子的声音。一年多时间里,夫妻俩带着大儿子一路乞讨走遍了贵州、重庆、浙江、安徽等7个省份,借下了10多万元的债务,结果一无所获。

  因为害怕悲剧重演,回到贵阳后,刘根发夫妇加强了警惕,禁止大儿子和任何陌生人来往。去年9月,大儿子上了附近的幼儿园,虽然只有5分钟的路程,夫妻俩行动也不方便,但他们坚持每天接送孩子上学和放学。平时如果孩子一个人在家,他们就把孩子锁在家里,让他一个人看电视。

  2011年10月4日,随着贵阳市“6·28”系列拐卖儿童案成功告破,刘根发和罗晓燕的二儿子小海红幸运地被警方从江苏省徐州市一户农家解救出来,顺利回到了父母身边。可欣喜过后,罗晓燕的心情很快又灰暗下来孩子虽然还认识父母,但已没了往日的活泼劲。以前,罗晓燕出门总喜欢让小海红当“拐杖”,母子俩出门其乐融融。但现在,小海红见到生人就躲,每天就待在家里,除非父母吼两句才肯出门。

  “孩子,给记者叔叔倒杯水,听话。”罗晓燕反复地说着这句话,小海红木然地看了母亲一眼后,转身爬到了床上。罗晓燕听到声音后,悄悄低下头来,紧闭着的双眼淌下了泪水,“我现在觉得,看不见这孩子,我心里还要好受些。”

  说完这句话,她又紧紧拉住记者的手:“我是不是太狠心了?这像个母亲说的话么?”

  “我一个家在贵州,还有一个家在山东”

  2005年2月,居住在贵阳市花溪区的黔西籍农民工王德生、詹丽梅夫妇的儿子小辉被隔壁邻居拐走,夫妻俩发疯般地找遍了整个贵阳市,甚至拿着孩子的照片到老家黔西、兴仁等地的乡下到处寻找,最终只是徒劳伤心。

  提起与孩子重逢的那一刻,小辉的父母至今觉得“很受伤”。

  2010年,小辉被解救回贵阳后,一下火车就一直哭闹,吵着要回山东“老家”找“爸爸妈妈”。当民警指着王德生夫妇说:“快过去,叫爸妈。”但小辉只是使劲摇头,不肯说话。

  梦想过许多父子重逢的场景,但眼前这个7岁的男孩,王德生也觉得有些陌生,甚至有些失望。小辉半岁时就被人贩子拐走并卖到山东,自小在那边生活的他已经习惯了山东的生活方式,说着一口正宗的山东话,见到亲生父母时不断地吵闹,不要这边的爸爸妈妈。王德生用生硬的普通话和儿子交流,告诉他小时候是被人贩子拐跑的,那边不是他的亲生父母,但半个多小时的谈话还是得不到小辉的认可,夫妻俩只能躲到一边掩面而泣。最后王德生压抑着悲痛,想抱一抱孩子,却不料被孩子一脚踹到了肚子上,孩子的力气虽小,但带给王德生的伤痛却让他在地上足足蹲了半个小时。

  “看着自己的孩子管别人叫爸妈,这样的痛苦谁能承受?我们夫妇俩真是伤心透了。”王德生揪着自己的头发,泪流满面。

  “孩子这么小就被拐卖到山东这么远的地方,现在连爸爸妈妈都不认识,连贵州话都不会说,真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和他交流。不过我想我们两口子一定会得到小辉认同的,毕竟血浓于水。”将孩子接回家后,经过一年多相处,小辉虽然渐渐适应了贵州的生活,但夫妻俩还得时刻对孩子“小心翼翼”,生怕勾起孩子的回忆。小辉在山东从来没有吃辣椒的习惯,一次,老王特意给小辉做了一顿香喷喷的辣子鸡,可孩子一看却抹起了眼泪,说山东的爸爸妈妈从不吃辣椒,这让王德生夫妇俩郁闷了半天,无奈将辣子鸡端下了饭桌。而且,小辉还经常说出一些让老王夫妇从没听说过的词句,甚至蹦出几句英语(论坛),老王觉得有些羞愧,他认为自己在教育上明显赶不上山东那家人。

  后来,王德生了解到,买走小辉的那对山东夫妇做小本生意,家境不错,夫妻俩也一直没有生育,对小辉非常好。看着郁郁寡欢的孩子,他思考了很久,又主动联系上了那对山东夫妇,“你们当小辉的养父母吧,孩子已经和你们有感情了,我不想让孩子天天痛苦着。”山东那对夫妇听到这话后非常高兴,当天就买了火车票来贵州看望小辉。不过,在贵州期间,两对夫妇都很有默契地互相“躲着”,除了孩子这根纽带外,能不见尽量不见。

  采访中,7岁的小辉小声对记者说:“我有两个爸爸妈妈!我一个家在贵州,还有一个家在山东,我最喜欢山东那个家门前好多好多的大丝瓜。我被亲妈妈弄丢了,是山东的爸爸、妈妈把我捡回家的……”

  “实在不行,等孩子大一些,放他回山东算了。”看着小辉和记者说悄悄话,王德生有些心灰意冷地说。

  亲情如何重塑?

  记者从中国最大的民间寻子网站“宝贝回家”了解到,从2007年成立至今,该网站共收到全国范围内的寻子登记4600多条,经统计后发现,丢失儿童的家庭有90%是因为监管缺失导致孩子被拐走,其中50%的被拐家庭属于农民工家庭。社会学专家对此指出,外出务工的家庭由于忙于生计,居无定所,对孩子的监管较弱,也就让人贩子有了可乘之机,从而使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成为被拐高危人群。

  对于被拐孩子回家后的亲情重塑问题,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心理系老师黄亚夫认为,孩子获救后,重塑其安全感是关键。大多数被拐儿童在重回父母身边之后,都会被父母严加看管,这是父母正常的应激反应,但是父母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给自己画一条过于担心的心理防线,这样才能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

  黄亚夫介绍说,儿童被拐离开亲人之后,会在心理上有不同程度的不安全感,被解救回亲人身边,也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心理状态。父母不应时刻提醒自己或是孩子曾经被拐的事情,而是应该在生活中给予孩子安全感。他认为,在不放心孩子单独出门的情况下,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出门,允许孩子在自由的安全范围内活动,家长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帮他创造融入新生活的机会。

  心理咨询医师刘圆长期与被拐孩子打交道,她认识的一名12岁男孩被警方解救后无人认养,便开始逃学,当福利院在1个多月后找到他时,发现他手臂上有多处刀痕,而且还染上了乙肝。远在广东的养父母接到男孩的信后,养父立即买了好药,坐飞机赶到贵阳看孩子,并请求公安机关让他把孩子接走。但法不容情,“父子”只得洒泪相别。

  一位公安人员说,在一些六七岁孩子的心目中,甚至错误地认定是警察叔叔把他们从家里抓来的;而大一点的孩子则产生逆反心理,自暴自弃,把心里的恨发泄在偷盗等违法行为上,这些现象很令人担忧。

  有民间打拐人士指出,在被拐孩子的人生初期,幼小心灵就经历了几番痛苦的折腾:从第一次被拐卖割断骨肉亲情,到与买主重新建立起一种特殊的亲情,又因被解救再次割断亲情,甚至不被亲生父母认养,都很容易使孩子对社会的认同感被反复割断。对此刘圆认为,被拐孩子与养父母多年朝夕相处形成的情感一时难于改变,孩子需要重新认识、定位自己。而父母更需要与孩子重新培养感情,用正常心态与孩子沟通相处,正确引导他认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避免让他受到新的心理伤害。(工人日报)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