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苓先生是中国著名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国,创造了中华教育史上一道辉煌篇章“南开”教育。他从传授“新学”的家馆开始,一步一步办起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为国家培育了众多杰出的人才。 “特别着手于人格教育、道德教育” 张伯苓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视“德育为万事之本”。他认为,“教育范围绝不可限于书本教育、智育教育,而应特别着手于人格教育、道德教育”。 在他看来,德育包含着极其深刻的内容,积极的人生观、事业心、意志、社会公德、正直、善良、无私等多种素质,都是衡量一个人品格的重要尺度。他的德育之首乃是爱国主义教育。他认为,最大的公德就是爱国,学生要成为有用之才,必须“有爱国之心兼有爱国之力”。 他对学生的人格教育要求也很严格。他认为:“研究学问,固然要紧,而熏陶人格,尤其是根本。”他把人格的培养归纳为五个方面:立志、敦品、勤勉、虚心、诚意。他亲自抓这方面的教育工作。每逢周三的“修身课”,总是邀请校外专家名流,或者自己对学生作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讲授,宣传为人做事和处世治学之道。 他曾不厌其烦地带着一把筷子登上讲台,向同学们做一根筷子一折就断,一把筷子百折不断的演示,说明“分则弱,合则强”的道理。从而强调团结可以拯救危难中的中华民族之真谛。他的这些爱国主义教育,言简意赅,在许多年轻人的灵魂深处,星火般地撒下救国图强的种子。 “予有才能的人以适宜的学术环境” 张伯苓说过,大学校长,第一条找钱,第二条找人。找钱,他找出了艺术;用人,他也找到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 “大学最要者,即良教师。”南开虽小,却聚集了一批大教授,包括后来任职西南联大的化学系系主任杨石先、法商学院院长陈序经、师范学院院长黄钰生、商学系系主任丁佶、化工系系主任陈克忠、中国近代数学的开创者姜立夫等等。 1927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最高教育行政机构大学院《大学教员资格条例》所附“大学教员薪俸表”规定:教授最低月薪为400元,但南开教师的薪金远远低于这一标准。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有一批顶尖教授坚守在这里。 吴大猷是世界知名的物理学家,毕业于南开大学,曾留校任教。他的一番话或许最能说明教师之所以选择南开的原因:“我以为一个优良的大学,其必需的条件之一,自然是优良的学者教师,但更高一层的理想,是能予有才能的人以适宜的学术环境,使其发展他的才能。”(记者 邓丽 综合整理) (《现代教育报》 邓丽 综合)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