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谈林书豪如何励志,寻找他成功的“真相”,尽管他从籍籍无名,到一线明星才几天而己。其实,在我看来林书豪的成功折射出来的,是一个小角色为自己的梦想而不懈奋斗的故事,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林书豪的经历就是现实版的“美国梦”。 林书豪的爆发是没有预兆,不光是球迷甚至对于他的队友以及教练都是始料未及的。前些日子,他还只能座在板凳上打着垃圾时间零散的比赛,而不过几天的功夫他已经坐上了尼克斯的先发后卫,并且率领球队取得了一波三连胜。这样的故事你只有在电影里才能看到。而实现这个梦想的过程却告诉我们,失败往往是必然的,成功往往才是偶然的。但是想要取得成功之前,你得先为失败最好准备。 机会是坚持的结果 首先,林书豪之所以能够上场打主力,与尼克斯的大面积伤病及其他原因造成的人员紧张有关。当家球星安东尼受伤在休息,康复中的戴维斯无法上场,野兽斯塔德迈尔回家奔丧。但是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林书豪显然早已准备好了。无论是技术还是心里他都已经准备好了,从儿时到大学他一刻不停歇的训练打下的基本功;从NBA选秀没有如愿,再到先后被金州勇士和休斯顿火箭抛弃,他坚持下来了,机会是他坚持的结果,他抓住了。 在NBA有估计占到50%以上比例的球员,他们薪水不是很高,怀揣着梦想,每天努力训练,期待有一天去实现自己梦想。林书豪也是一名训练非常刻苦的球员,他每天训练非常认真,一天三练,上午练体能、中午练力量,晚上练技术,如果晚上没有商业活动,就晚上练力量,非常非常规律。有媒体报道说,他两次来中国参与活动、试训,联系这边时首先是问这边的接待方,不问你是不是五星级酒店,行程怎么样,会接受什么样的采访,而是先问你“能不能给我解决训练场所”,“训练场所是什么样的条件,离我的驻地多远”…… 他比较单纯和简单,篮球是他的职业、他的爱好、他的理想。网上有个他的视频,随机拿摄像机拍的。记录林书豪6点半起床,7点出发,8点到体育馆,中午吃点儿东西,下午练各种技术,运球、控球、三分,晚上到力量房去练非常强度的力量,练了一天,身体都僵硬的那种,晚上10点多吃点东西回去睡觉。这让他时刻都准备好了,当德安东尼大手一挥的时候,他就能把握住机会。而且找到了适合自己球队打法的环境,让自己的能力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纽约是创造奇迹的地方,NBA更是,而林书豪就在那里。 纽约是个书写奇迹的地方。先有纽约巨人队成为常规赛战绩最差的美式橄榄球“超级碗”冠军,再到华裔球员林书豪以火箭的速度在NBA纽约尼克斯队扬名立万,狂吹NBA“林热”风暴。一切都验证了NBA的广告语“这里盛产奇迹”。纽约也同样是个充满机遇的地方,在纽约尼克斯的麦迪逊花园广场打一场好球,比在其他地方打五场好球更重要!纽约也是全球媒体中心,可以说是帮助林书豪“一举成名天下知”最好的机会。纽约球迷的性格就是,只要你能带领球队走向胜利,他就不问你的出身。 这才有了23岁的林书豪犹如晴天霹雳,通过三场比赛,从一名垃圾时间的“跑龙套”球员,跃升至篮球圣地麦迪逊广场花园的MVP(最有价值球员)。林书豪的崛起,兴奋的不仅仅是纽约尼克斯的球迷,也不局限于美国的亚裔球迷,收益最大的无疑是NBA联盟。在姚明退役后,联盟最大的海外市场中国受到冲击,外加停摆的影响,NBA海外市场处于缩水状态。林书豪横空出世,恰到好处,给NBA扩展中国市场、亚洲市场、全球市场都提供了灵丹妙药。 性格决定命运 我们看到林书豪面对媒体时,能言善谈,却又低调懂事,永远把“感谢上帝感谢教练感谢队友”挂在嘴边,这怎能让身边的球员和教练不喜欢;另一方面,他也不乏幽默,比如拿“睡沙发”的事来自我调侃。而在赛场上,林书豪挥拳怒吼,吐舌卖萌,激情撞胸,千姿百态,几乎可以做成一个集锦了。凡此种种,都让人觉得他真实、亲近、可爱,无论记者、球迷、队友都会很容易受到感染,并发自内心地喜欢上这个他。他仿佛天生就适合赛场,适合在镜头前出现,明星味十足。 而反观比他各方面条件更好的另一位华人球星,易建联内敛含蓄的性格也成为了他永远比不上林书豪的重要因素。我们的阿联,永远都是瓮声瓮气,难见笑容,三句话未必能砸出一个回应。他的性格无形中拉大了自己与教练、队友的距离,所以他不停地被抛弃,不停地流浪。从这个角度来说,打球不仅仅告的是身体,还需要智商与情商,林书豪对得起他哈佛那张文凭。而另一方面,从姚明到林书豪,并非只是中锋到后卫的变化,而是实实在在地拉近了偶像和球迷之间的距离。姚明的成功,对大多数孩子来说,遥不可及。而林书豪的出现,填补了这个遗憾。对中国篮球界来说,如何提高整个行业的“制造标准”,是值得我们接下来思考的问题。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