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记:融入校园 融入城市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2-02-14 12:58
分享到:

融入校园 融入城市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记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记:融入校园 融入城市

  2月13日,在以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北京市石景山区华奥学校,幼教二班来自四川农村的颜彩旭正快乐地跟着老师做游戏。本报记者 张学军

  2月13日,七成学生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北京海淀区田村中心小学,在沉寂一个假期后,又热闹起来。刚刚随着进城务工的父母从全国各地赶回北京的随迁子女,重新回到校园。

  上午8时,记者赶去和师生们一起参加开学典礼。9时30分,主题为“诵中华文化经典,做文化绿田娃”的开学典礼开始,每个年级轮流展示经典诵读。

  《三字经》、《弟子规》……孩子们清亮的童音此起彼伏,响彻操场。五年级(1)班学生马晓蓉和同学们诵读的是岳飞的《满江红》,这个来自青海的小姑娘自信地告诉记者:“我们班的声音最洪亮!”

  田村中心小学校长王忠慧告诉记者,为了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去年学校大力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很多孩子都爱上了读书。今年,学校计划打造“绿田文化校园”,并且评选能够代表学校形象的“绿娃娃”和“田娃娃”,让随迁子女爱上自己的校园。“无论学生来自哪里,我们都希望他们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不要觉得自己是外地人。”王忠慧说。

  开学典礼结束后,学校向每个班级赠送了一捆图书。抱着书的孩子回到班级队伍,引得小伙伴们欢呼不已。考虑到随迁子女家庭住房条件差,田村小学特别为每个教室定制了一排书柜,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柜子,平时不仅可以放书,还能藏点“小秘密”。

  为帮助随迁子女尽快融入学校、融入城市,田村小学在新生入学时采取了自然编班的方式,在日常管理上也注重引导不同背景的孩子互帮互助、和谐共处,取得了良好成效。这种做法得到社区的认可,这两年本地生源比以前有所增加。

  记者在和孩子们交流时发现,很多随迁子女在北京出生、成长,甚至从来没有回过老家。张京、王京生、唐宏京……这些带“京”的名字寄托着父辈美好的期待。如今,在北京的各个学校,他们正在融入校园,融入这座生养他们的城市。 记者 张以瑾 李小伟(中国教育报)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