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我在美国做学者:选专业其实不重要
来源:腾讯教育
发布时间:2012-02-11 13:40
分享到:

与我国本科教育一样,美国本科教育一般也需要四年时间,也要求学生选择某一专业。但在对专业的理解上,中美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我国高等院校,专业是一个固化的教育范畴,学校的教育活动和要求都是根据专业来设计和组织的,学生在入学前就要求选择一个专业,而且确定之后无论你多么不喜欢或多么不适应,一般是不能更改的。近年来,一些院校实行了转专业制度,但不少学校将转专业作为一种奖励措施,规定成绩排名靠前的学生才容许享有这一权利。这样一来,学得好的转走了,学得不好的留下了,转走的学生到了新专业常常又很难成为学得最好的。所以,这样的转专业制度不但不能提高教育质量,相反,可能带来了教育质量下降的后果。

在美国,学生入学前可以选择专业,也可以不选择专业。美国各类院校设置的专业和专业方向达到七百多种。这些专业大致可分为文理专业和职业预备专业。文理专业是在基础学科基础上设置的专业,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科学、经济、统计、文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等。职业预备专业包括各种工程科学、商业管理学、法学、医学、公共管理学,等等。文理专业教育不以培养对应于特定职业的人才为目的,更侧重对学生进行一般知识的教育,注重教授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广泛兴趣,激发学生科学钻研的精神。选择职业预备专业的学生大多是准备将来本科毕业后,进入硕士级别的商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等。这些学生一般有比较明确的努力方向,通过四年本科的学习,打好基础,毕业后根据不同职业院校的要求,有的可能需要经过几年实际工作的历练,进而申请职业学位。比如,商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通常要求申请MBA和MPA者具有至少3—5年的工作经验,而法学院和医学院则没有这样的要求。

大部分美国高等院校并不认为学生入学前的专业选择是他们最终的兴趣所在。所以,即使那些要求申请者在填写申请表格时注明专业的学校,也都允许学生在一年,两年,甚至三年以后转专业。学生入学后,学校会给每一位学生指定一位导师。这种导师与我国高校的辅导员不同,他们是专任教师。美国高校的教师不仅要承担课堂教学任务,还要担负指导学生的责任。导师的职责不是指导学生具体的学习生活,而是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帮助学生安排自己的课程,指导学生选择专业,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由于学校规模有大有小,导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在不同院校是不同的。一般而言,一个导师少则指导几个学生,多则指导几十个学生。

美国高等院校不鼓励学生过早地一头扎到理工科专业中去。他们认为,在中小学阶段,学生只要对阅读有兴趣,将来学习成才就没有问题。对本科教育而言,其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完人”或“全人”,使学生具有人文与科学知识的修养。只有具备这种修养的人方能称为“受过教育的人”或“知识分子”。至于理工科专业,则是一种技能,受过教育的人通过适当的训练是完全可以掌握的。 正是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美国本科教育的头两年,学生基本不学专业,而是花很多时间涉猎百科,纵横文理,为日后进入专业学习打下广博的基础。很多大学吸引优秀的应届高中生申请就读的条件之一,便是其所谓的“核心课程”。比如,哥伦比亚大学是这样看待“核心课程”的: 核心课程是哥伦比亚大学(本科)教育的基石。作为哥伦比亚学生才智开发的关键,核心课程的目标是为哥伦比亚全体本科生,无论其将来的专业或方向如何,提供一个广阔的视野,使之谙熟文学、哲学、历史、音乐、艺术和科学上的重要思想与成就。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