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李云迪 问:约书亚·贝尔是美国灸手可热的音乐大师,演出酬金平均每分钟高达1000美元。但有一次他突发奇想,衣着朴素地站在街头演奏,结果43分钟只得到了32.17美元。这似乎说明,艺术家的成功不仅需要专业的技巧,商业营销和市场运作也是不可缺的。你怎么看待这一观点? 答:我想通过钢琴推动中国音乐的研究发展,中国需要一个像肖邦一样有世界影响力的艺术家。对音乐真不真诚是在自己的内心和血液中的,这是一辈子的事情。因此,跟我的艺术理念不符的商演我肯定不会去。 不过,在艺术范围之内,我还是愿意配合商业活动的。例如我拍摄微电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支持社会公益事业。我参加春晚,这不是一个体现自己水平如何高超的舞台,主要是为了大家一起来放松,开心,过个好年。 艺术是需要推广的,商业除了体现自身的价值之外,也在引导更多的人走进音乐的世界。 无论如何推广和包装,最核心的部分永远来源于自己。没有自身的行为,怎样包装都是不成立的,一切都是基于实力和业绩。 问:在你的个人世界巡演经历中,你认为中国音乐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如何? 答:在过去的一年里,不论在美国、英国、德国还是其他国家,大家对我演奏的中国曲目反响都非常热烈。他们听到后的第一感觉是:哇哦,世界上还有一种如此动听和绚丽的旋律。这次我在德国演奏《皮黄》,演出结束后,观众们都纷纷来找我,希望了解这个作品的背景:它来自什么地方?它讲述了什么故事?每个人都是好奇而热切的。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可以挖掘的音乐有很多,例如我专辑中由民歌改编的《在那遥远的地方》,京剧改编的《皮黄》等等。这些算是一个让更多世人聆听中国声音的开始。 中国的优势是我们有悠久的历史,那些历史所记录的都是人类发展的过程,是我们的文化财富。我们有那么多好的诗词歌赋,里面的故事灵感都可以拿来创作音乐作品。中国音乐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道路上,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创作出更多属于中国的、被世界认可的音乐作品。 问:你如何评判中国音乐市场现状? 答:必须承认,中国的文化市场发展迅猛。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的专业音乐厅已经比十年前要多很多,几乎每个城市都有文化场馆。 中国音乐市场从硬件上看,设施已经可以和欧美相比。我觉得我们目前最缺乏的,是艺术管理的专业人才,音乐家的服务团队跟国外相比还有一定距离。不论是主办方对专业性的安排和了解、和世界一流艺术家的联系合作、对艺术家旅行和演出的需求满足等等,在国外都很规范和专业,但在国内不是这样,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该领域的专业人才。希望未来有更多学校能开设艺术管理专业,有更多年轻人愿意从事这个领域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我认为中国音乐的发展首先要从“专”做起,没把专业技术积累精湛就浮躁跨界,只会欲速则不达。钢琴、声乐等各艺术行业分工要明确,要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去研究管理各领域的创作。我也希望国家能够借着文化大发展的东风,多出台一些针对艺术发展的政策,尤其是支持艺术专业化的发展,更多地重视艺术本身。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