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危机的家庭 自杀、虐待、青少年犯罪以及其它问题深深困扰着香港家庭,而这些问题却常常不受重视或遭到误解。港大两份研究对家庭相关的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其中一份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办法来减少自杀事件的发生,该方法尚未在香港实施。另外一份研究指出,媒体对香港家庭的报道常常围绕家庭冲突和家庭暴力,却可能忽视了更深层面的问题。 不幸的事实 媒体在报道香港家庭问题时,常将焦点放在家庭冲突和家庭暴力上。但研究指出,更深层面的问题可能被忽视。 许多香港家庭面临经济压力大、生活空间狭小以及许多其它方面的社会问题。当这些问题以家庭冲突和家庭暴力的形式爆发,媒体往往放大事件本身,而忽略了背后的原因。 而当这些事件涉及到虐待配偶或虐待老人,媒体则几乎全然不顾事件背后的来龙去脉。 港大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对香港四家主要报纸及亚视、无线台,共计2430条新闻报道及评论,进行了超过六个月的研究,得出了以上结论。 家庭方面的报道只占所有新闻报道的不到百分之三,其中一半以上都涉及暴力,如谋杀、自杀、殴打,或是青少年犯罪。 “媒体对家庭问题的报道竟如此有限,只有百分之三,我们感到很惊讶。我们很大一部分生活都围绕着家庭,因此我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中应有部分是与之相关的,”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助理教授托马斯•亚伯拉罕表示。 很奇怪,媒体只会报道那些暴力事件。上报社会福利署的数据显示,虐待儿童的案件有71%都会经媒体报道,而虐待配偶与虐待老人的案件,会上新闻的却分别只有5%和2%。 “并不是说,每桩虐待配偶或老人的案件都有报道的价值,但现在的情况说明,公众对这些问题的认知程度还相当浅薄,”亚伯拉罕先生说。“忽视这类事件常常会遮蔽更大的社会问题。好的新闻业、好的新闻机构该做的,是挑选出有价值的事件,并找到恰当的切入点展开讨论。” 然而,研究中的大多数新闻都单单只是聚焦于事件的当事人,将整件事当个案处理。不过媒体对天水围惨案的报道除外。2007年10月,家住天水围的一个母亲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孩子,接着自杀身亡。因天水围还曾发生其它惨案,对这桩谋杀再自杀案,媒体对其背后的社会原因进行了质问,这表明,在条件充足的情况下,香港的新闻机构愿意挖掘更深层面的原因。 “媒体质问道,为什么是天水围?为什么那里出了那么多事?潜在的社会问题是什么?”亚伯拉罕先生说。“高质量新闻能问出这种有深度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社会实现自我反思与自我了解。” 高质量新闻也能帮忙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然而,只有1.9%的新闻报道把重点放在为家庭问题提供建议或帮助,或是寻求解决的办法,尽管部分信息在社会调查或有关政府政策的新闻中有所提及。 该研究为正在进行中的一个更大的研究项目《爱+人:赛马会和谐社会计划》提供了观点,此项目由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与港大公共卫生学院合办,研究香港的家庭问题及香港家庭的健康、快乐、和谐指数。《爱+人:赛马会和谐社会计划》与港大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的研究项目均由赛马会捐款赞助。 控制木炭销售,挽救生命 烧炭自杀是香港社会自杀的主要途径,也是台湾社会的自杀主因。而港大的研究表示,这种情况是可以减免的。 叶兆辉教授对限制木炭在港销售这一措施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非常符合期望值。该研究指出,有证据支持,限制木炭在港销售能减少自杀事件的发生,该研究发现亦受到了国际认可。问题只是,这份研究的成果还未转化成具体行动帮助广大香港市民。 叶教授及其组员对屯门与元朗的自杀事件进行了一年的比较研究。在屯门,主要零售点均将炭包撤柜,而在元朗,木炭则像往常一样开架销售。结果,屯门的烧炭自杀事件剧降31.8%,而元朗却没有。很明显,无法轻易买到木炭挫败了自杀的企图,又或者有自杀倾向的人重新考虑后放弃了自杀。对比发现,同段时期,香港的自杀率也整体下降了5.7%。 研究的结果虽令人振奋,木炭在港的销售情况却未因此受太多影响。研究结束后,惠康超市重新开售木炭,百佳超市亦没有在其它分店推广禁售措施。 香港大学香港赛马会防止自杀研究中心总监叶兆辉这一年多一直在与这两家主要连锁超市以及其它零售店协商,希望能禁止木炭流通。 “我们很感激他们参与这项研究,但是他们却不愿继续下去,我们感到很失望。对他们来说,这并不难办,我们是在帮助社会的弱势群体,”叶教授表示。 “人们问,为什么要控制木炭?他们仍可以跳楼自杀。对,他们是可以跳楼自杀,但关键是,企图自杀的人通常不善于解决问题。这些人的认知思维与我们不一样。所以如果你抽掉一种他们很中意的自杀方式,他们就找不出第二种。” “整个原理就是让自杀变得更困难,以拖延时间。只要拖延住时间,就有扭转的机会。这些人的家人、朋友可以阻止他们自杀,而这些企图自杀的人亦可以寻求帮助。” 烧炭会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其操作简单、过程干净,在家就可实行,因此烧炭对企图自杀的人来说很有吸引力。百分之八十的烧炭自杀都发生在家中,控制木炭的销售因而变得更为必要。 “1998年香港发生第一起烧炭自杀案,到2003年,320人都选择了烧炭自杀。其它方式的自杀数都几乎没有变化,只有烧炭自杀的人数出现上升。2009年,烧炭自杀人数下降到120。我可以说,香港自杀率的六到七成都受烧炭自杀人数的影响。台湾的情况更为严重。”叶教授说。 对物品进行限制能减少自杀事件的发生,这是有先例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英国规定市面上一盒必理通(扑热息痛)最多只能装有24粒药片,因此若想过量服用此药,就必须多次购买。此后,英国的自杀人数出现下降。 “实证研究显示,限制自杀途径是防止自杀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叶教授解释说。 “我们无法防止所有自杀的发生,但至少,我们可以做些改变,可以减少事件的数量。” 叶教授的研究已在《英国精神病学杂志》上发表,《英国医学杂志》及国际防止自杀协会的出版刊物也对该项研究进行了报道。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