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琛讲述自己的公益活动故事。 从小在广州长大,接受着比较传统的比较常规的国内的教育,没有太多惊天动地的举动。 08年的时候我高中毕业,去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读本科,差不多快毕业了,今年我选择休学来到北京做公益方面的创业。 我的整个故事从中西文化中的公益启蒙开始。来到美国之后,我首先加入美国本土学生社团,跟着美国本土学生参加了公益活动。我们在繁忙学习中周六、周日经常会去旁边的社区做志愿者。那时候通过一个网站找到了我们社区旁边的公益活动,跟同学一起每周都去做义工。让我印象深刻的,第一个活动是为一个先天缺陷的儿童长跑的活动,这是一个基金会举办的活动,基金会需要工作人员布置场地,我跟我的同学来到这个活动中做志愿者。我印象深刻的是,活动中不仅有我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老人,还有很多我大人背着他们的小孩参与这样一个长跑的活动。虽然不是很大,但是给我的印象很深刻,是因为这是一种全民参加的感觉,是一种习惯,是一种不是特别神圣,不是特别崇高,但是结合在每个人的生活当中。 当时我印象非常深刻,我美国的同学他们非常好奇,他们觉得为什么你会感受这么强烈?难道这不是一种习惯吗?难道这不是一种常识吗?因为美国学生从小到大,从他们小学被爸爸背着参加这种长跑,到他们大学的时候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这种活动,到他们以后功成名就的时候给这样的活动进行捐款。其实是一种习惯,伴随他们成长的经历,所以他们不觉得这是一个很特别的事情,他们觉得这是一个植入内心的精神,社区服务志愿者行动是一个习惯。 09年夏天我回到中国,在陕西参加了一个支教项目,我们在陕西给当地高中生上了三个星期的夏令营,我们教英语(论坛)、搞了很多团队活动。我印象非常深刻得失,很多孩子,开始我们见到他们的时候,我们要选一个队长,当我说谁来举手报名,所有人眼睛都是低着头的。我印象非常深刻,很多孩子自信心是比较缺乏的。而经过三个星期的支教我们开展了很多活动。我记得有一次讨论课上我让大家做了一个辩论,我把学生分成两组,当时辩论范跑跑的话题,我让一组支持犯跑跑,一组不支持。这样的活动,一开始他们没有意识思考这个问题,随着活动的展开观点越来越犀利。那个经历让我印象很深刻,其实他们也是能够培养自信心,也是经历一段时间以后勇敢说出自己想法的。那个活动中我意识到了,短期支教在学生自信心培养方面还是有一些好处的。 而且支教活动对我影响非常大,我意识到了这样的一个活动不能够通过我每年回去支教而改变,相反是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做支教中,影响更多人。所以我就决定去尝试做一些事情。当时我就想到了找到这个活动的平台是一个网站,我想很多年轻人说不定现在在网上花的时间比较多,他们在网上试图寻找、报名这样的一些活动,去参加。当时我就想做一个公益的搜索、报名、交流的平台。我不是学技术的,所以千方百计求我的同学,我们想做一个网站让年轻人可以搜索到活动,参加到活动,还可以跟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可以交到朋友,同时可帮助公益组织管理他们的志愿者,更好的发布他们的活动。这样的平台足足做了两年,很辛苦。后来还是遇到了很多我技术上和推广上的问题。很高兴前几个星期遇到了小天使行动基金的赵卫老师,他们对这个平台很感兴趣。这是我们规划网站四大板块功能: 首先包括了公益活动的一些搜索和发布信息。而且还会有一个在线报名和志愿者管理系统。我们希望能够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给他们建立一个公益成长记录,过了几年以后他们可以通过这个网站看到自己的成长。这种社区服务认证体系建立也是有一定推动作用。同时这个网站也可以提供一个平台,让更多公益资源在这平台上分享,让更多的人学到一些东西。 为什么我要做休学这样的一个决定?特别是今天是一个中学校长论坛,我作为一个休学的坏榜样,为什么要休学呢?因为休学一般来说大家都会把它跟心里有问题联系在一起。今年暑假我在香港的一个投资银行工作,工作完之后我拿到了银行全职的招聘书,很高的年薪,非常稳定,大家很羡慕,但是我并没有签,我拒绝了。当时我父母会问我为什么做这个决定?我的回答就是,虽然银行高薪,这种关健词是对我能力的肯定,是一个很好的经历。但是在我工作过程中并没有感觉到我是在创造一些东西,我并没有感觉到我是很有成就感的改变一些东西。我总是觉得钱在我们这么年轻的时候,钱以后还有很多时间可以赚。很庆幸的是我现在仍然有很多想法,仍然充满着理想主义和激情色彩的时候可以做一些更有意思的事情,去改变一些东西,创造一些东西。所以我现在正在做的另一个项目是微公益项目。 是通过答题的方式把企业和公益项目有机联系在一起,让更多的人用更简单的方式参与到公益当中。比如说这样的一个平台,假设一个企业给一个项目捐赠,我们有很多问答项目,用户每答队50道题,这个企业就会给那个项目捐一棵树。 最后分享一句乔布斯说过的话,“我一直在追随自己的内心…” 我并不觉得我这一两年从一个普通公益创业到休学的创业者是多么崇高的事情,我就是不断的发现问题,不断的尝试解决这些问题。我不觉得伟大是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我一直在追随我的内心,我听从我内心的声音,内心告诉我需要做这样一件事情的时候,我就大胆的做这个事情。我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追随自己的内心,同时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