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1月17日电 题:美籍校长在上海的“剥洋葱”之乐 作者 郑莹莹 郁玫 “中国的文化就像洋葱一样,你剥开一层还有一层,从中国字,到龙图腾,由广袤的地理,至悠久的历史,你总有新的发现。”临近中国春节的一个午后,65岁的上海协和国际学校校长詹姆斯·柯勋接受中新社采访时如此概言他的“中国印象”。 两鬓银发、带黑框眼镜的柯勋居住上海已有5年。在他供职的这所学校有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名学生。 旅沪5年,令柯勋的生活平添诸多“中国元素”。踏入其1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一块“难得糊涂”的棕色牌匾引人瞩目。柯勋说,那是来中国的第一年,他从一个拍卖会上购得。买下这块寓意颇深的牌匾,最初是为漂亮的中国艺术字所吸引,待问完它所表达的意思后,当下觉得这就是他所想要的。 不仅这块牌匾,柯勋办公室内的其他摆设也很“中国风”,办公桌右侧靠墙处,除悬挂有外孙、外孙女的家庭照片外,还有一只十分雅致的瓷器灯,放眼望去,兵马俑台灯、算盘台灯,精雕细琢的木如意等,均是这几年他从各处搜罗而得。 其实在来中国前,柯勋同密歇根州的大多数美国人一样,对中国抱有并不那么好的看法。但柯勋说,5年的经历告诉他,“在深入一个国家之前,你无法真正了解乃至评价它”。 柯勋说,60岁来到中国当这所国际学校的校长,是他44年职业生涯中最为喜爱的一份工作,他喜欢这里的学生,这里的建筑,自然还有这里的中国员工。 尽管来到上海已有5年,但柯勋认为自己所懂的中文很有限,“一点点”,他夹着拇指和食指比划着。柯勋说,在上海这个国际化都市,不懂中文也能够自如地生活、工作。而更让他放心的一点是,这里很安全。 每天早上骑3到5分钟的自行车到达学校,开始一天的工作,晚上与家人、朋友一起吃饭,几乎吃遍了浦东金桥周边的饭馆,这基本上就是柯勋的日常生活写照。 逢节假日,柯勋会利用在中国工作的便利,到周边国家旅游,泰国、日本、柬埔寨、马来西亚……这些年,柯勋用节假日游玩了很多地方。 去年的中国春节,柯勋先去了新加坡,然后回到上海,特意在浦东订了一间酒店客房,与太太共赏春节期间上海黄浦江畔的璀璨烟花。 柯勋说,相比自己,太太更喜欢中国的民间文化,“如一到节庆便热闹非凡的豫园,我们经常去,特别喜欢小笼包等地道小吃”。 5年时光镂刻很多记忆,再有小半年,柯勋就要退休并离开中国,“我会想念这里的”,他十分肯定地说。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