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甘肃天水秦安县王铺乡:温暖乡村孩童的那一群人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2-01-15 11:42
分享到:

  在山大沟深、缺水、贫困、信息闭塞的甘肃天水秦安县王铺乡,有一群平凡的教师坚守着教育事业,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着山村孩子的梦想,兢兢业业,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生命乐章。孩子相继走出大山,他们却年华老去,但仍一如大山般庄严守护着一茬茬的孩子。

  “只要有孩子上学,我们就永远在。”这是年轻教师面对大山、面对家长和学生发出的庄严承诺。

  酸甜苦辣

  诠释教书人生的痛苦与幸福

  周岔小学是秦安县王铺乡一所很偏僻的学校,但几位教师的平凡故事让学校的名字铭刻于当地人心中。

  他曾是校长,故事应该从他开始。

  张恩福1996年调任周岔小学校长,当时的周岔小学是有名的烂摊子,教室破烂不堪,四五个学生挤坐一条凳子,共用一张桌子,低年级学生还坐泥土台。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张恩福四处奔走,并带头捐款500元,乡亲们纷纷捐款出工,最终修建起三间办公室和两口教室,并购买40套桌椅,解决了当时的实际困难。10年间,由于学校管理措施得力,教学成绩突出,周岔小学由原来的薄弱校变为全乡的示范校。

  但6年后张恩福突然感觉身体不适,据学生回忆,2002年9月13日语文课上,张老师突然昏倒在讲台上。学校马上把他送往兰州,兰医一院确诊为胃部肿瘤并做了切除手术。出院不久,他一边吃药一边上课,2006年6月7日,他在给二年级学生上语文课时,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滚下来,颤栗的手无法支撑瘦弱的身体,张恩福又一次倒在了讲台上。7岁的儿子跑上讲台,跪在爸爸身边又哭又叫,要拉他起来,可是他再也没有站起来。2006年8月4日,张校长不幸病逝。出殡那天,全乡40多所学校的教师和十里八村的乡亲赶来为他送行。

  他虽不是校长,但故事同样感人。

  王治祥被周岔村人称作“轮椅老师”,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与病魔抗争了26个春秋,其中11个春秋坐着轮椅,在三尺讲台上书写着为教育事业奉献的传奇。

  王治祥1984年在郭集中学任教时被诊断出类风湿性关节炎,后来发展到类风湿性关节炎、肾衰竭、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7种病,当时学校离家5公里,由于下肢无法正常行走,每到周末,他的家人用毛驴接他回家,周一早上再送他去学校上课,就这样,王老师在山梁上往返了15个春秋。他身上平时揣着应急药品,犯病时就服药继续讲课。咳血时,就背着学生偷偷把血吐进塑料袋里,下课后扔进厕所。1997年,王治祥的双退已彻底丧失活动能力,便主动要求调到周岔小学任教,家离学校不到500米。从此,由妻子和学生推着他往返于学校。2010年,王治祥被评为秦安县首届爱岗敬业道德模范和天水市敬业奉献模范,不久前他走完了生命的历程。

  今年57岁的校长王冠成,2006年张恩福校长去世后接任校长,他的故事也很曲折。2009年妻子不幸因病去世,他自己腰椎间盘突出,还有胃病,在家既要照顾80多岁的老叔母,在学校还要上课忙管理,但他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事而耽搁学校的事。他说,看到孩子期盼的眼神时觉得自己的努力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团结协作

  整个团队充满朴素的真爱

  这是一个冬日,山梁上寒气凛凛,空气中飘散着浓浓的煤烟味,笔者走进王铺乡学区校长刘长世的办公室。办公室只有12平方米,摆着一桌一椅一床。他似乎看出了笔者的意图,便笑着说很艰苦,但我的条件比其他老师还好一些。

  据刘长世介绍,王铺乡因人口居住分散,至今还有中小学34所,在校学生4717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本乡考上师范院校的学生很少,外乡的毕业生又分不来,所以现有教师队伍严重老化,全乡小学教师50岁以上的有66人,占41.5%。但是,全乡教师的团结合作精神很强,大家在地域上是一个圈子,工作上是一个团队,生活上是一个大家庭,感情上是一把子兄弟,工作上一个比一个,一个学一个,一个感染一个,关键时候所表现出的真爱增强了整个团队的凝聚力。

  冯员小学校长杨五娃是一位热心人,有一位教师的孩子得了重病,他就和刘长世倡议大家捐款,最后筹得6000余元。有一位特困生因父母残疾生活特别困难,学校免除一切费用,全校师生每年给这位学生捐面粉200多斤,本班学生每天轮流带干粮,解决了该生的生活困难。杨五娃说,只要大家心齐,没有渡不过的河。

  这里的教师大多是“两半户”,家庭经济情况并不好,可如果同事有了困难都表现得很大度。2006年中心小学的段耀国老师因病住院,急需大量治疗费用,而其家中早已负债累累。很快,全乡教师凑齐了2万多元,段老师得到了及时治疗。

  平凡的家庭同样涌动着感人的故事,家人对老师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成为团队的坚强后盾。2007年暑假,一场冰雹砸碎了冯堡小学房屋的瓦片,校长冯志杰想到当时学校正整修院子,雨水可能排不出去,于是立即冒雨赶到学校挖渠引水,从中午一直干到晚上10点多,才把院中积水排完。当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时,发现自家的房顶已是一片稀烂,妻子正独自一人奋力排水,看着灯光下浑身淋透的妻子,冯志杰流下了愧疚的眼泪……

  精神样本

  年轻一代教师正加速成长

  也许是张恩福、王治祥等老教师的言传身教和榜样作用,周岔小学青年教师徐明作为火炬手正在传承老教师默默奉献的精神。他家在川区,离学校60多里路,但在这里他已工作了6年,雨雪天几周都不回家。谈到工作他回答很爽快,老教师能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作为一名国家培养的大学生,我有什么理由说不呢?

  张建斌刚分到曹湾小学时心中有很多怨言,但融入这个群体后,他终于明白了教师职业的重要和神圣。张建斌冬天一身雪,雨天两腿泥,从不拉下课。在教学中,他善于培养学困生,课堂上多提问,课余多辅导,日常勤关心,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几年的努力换来了可喜成绩。

  杨慧吉、张喜明是县教育局从城区和川区派到王铺乡支教的教师,谈起一年的支教经历,杨慧吉感慨万千:“王铺生活条件艰苦,可这里的老师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以后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永远记住这些真诚可敬的老师。”

  这些教师的驻守,不仅撑起了大山的希望,也亲眼见证了王铺乡教育的发展历程。近几年,全乡学校基础设施有了很大变化,26所学校通过实施教育项目,获得400万元的投入,6502平方米危房被改造,同时,实验仪器和图书都按标准配齐了,校容校貌也焕然一新。

  刘长世告诉笔者,老教师是王铺乡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平凡人生绽放出巨大的火花,已经影响了一大批年轻教师成长,这种精神的传承和延伸,必将为本地教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现在老教师家里的条件好多了,年轻教师对老教师非常尊敬,相互之间非常融洽。”刘长世说。(特约通讯员 闫锁田)

  (中国教育报 特约 闫锁田)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