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平扬)教育部于日前出台《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师德建设。记者在南开大学了解到,该校即将出台新规,帮助教师“升级”职业道德,回应公众对教师的期待。 南开大学将于2012年正式颁布“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和素质教育实施纲要,其中均对教师职业规范提出明确要求。 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抓师德将是南开近期工作的一项重点。“我们需要的是具有‘公能’特色的教师,而这首先是对‘公’的要求。” 南开对教师的期许和要求,源于“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公”的涵义包括了高尚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龚克说,针对教师发展,南开在“十二五”期间,将分3个步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排在首位的是抓“师德”,其次才是教师的“能力”和师资队伍的“结构”。 在南开大学即将推出的《素质教育实施纲要》中也明确指出,素质不仅仅针对学生,教师也是对象。学校要求教师要深入理解“公能”素质教育理念的精髓,提高自身修养,成为实现“公能”素质教育的表率和典范,将教学放在中心地位。 之所以这样要求,龚克解释道:“只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 南开对教师在科研和教学等方面的职业道德做了全面规定,杜绝学术失范行为,要求教师必须潜心教学。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顾沛则更看重师德在教书育人方面的体现,看重“好教师能给学生带来多大影响”。 “学生上课,不仅学知识,也会在多方面吸取营养。上课是人与人的直接交流,教师的责任心,教书育人的爱心,答疑时的耐心,周密细致的备课,严谨治学的精神,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为人师表的作风,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这些方面,就都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应该体现的方面,其作用,绝不亚于教会学生某些具体的知识。它们又都是学生随时能够感受到的方面,如果教师在这些方面失范,给学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他说。 龚克则认为,研究型大学的教师应该学会将教学和科研两项工作相互融合,应当能够将知识传承者的角色与知识创新者的角色很好地结合起来,既能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能通过对前沿问题的追寻和对真理的探索,引导学生有所发展和创新。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