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学前教育投入切勿制造新的不公 近两年来,“入园难”、“入园贵”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均明确要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广州市于2011年出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当年财政给予学前教育的专项资金为2亿元,而今年这个数字增幅高达50%。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屈哨兵说,根据行动计划,未来的财政投入还会在现有的基础上大幅增长。 是不断做大的“蛋糕”会如何分配呢?有代表委员担心,如果还是延续现有的财政体制和办园模式,那么为数众多的民办幼儿园在财政投入分配中仍将处于劣势。结果是,越是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就越拉大了优质公办幼儿园和普通民办幼儿园的差距,进而造成更大的不公平? 江东说,目前,广州公办幼儿园仅占幼儿园总数的17%。广州在建设普惠性幼儿园方面仍然有比较大的缺陷,广州计划用三年时间把普惠园的数量比例提高到50%。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朱超华说,“普惠性”的概念包含三个层次:一是面向大众;二是收费合理;三是办学规范,质量保障。广东鼓励办园主体和办园形式多元化,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都可以举办普惠性幼儿园。 据广东省政协委员吴翰、吴谭伟的调查数据,广东省享受财政预算全额和差额拨款的幼儿园约410所,仅占总数的4%,广州的情况也差不多。屈哨兵坦言,在广州1500多所幼儿园中,享受财政拨款的公办幼儿园不到10%。 广州市的三年行动计划设定的目标是,到2013年,公办园与民办园的比例为3:7。屈哨兵说,未来的财政投入将会投向新办公办幼儿园以及幼儿园的教学设施和安全设施改造。 吴谭伟说,占据着相当数量的非公幼儿园也应该享受财政补助。在广东珠海等地区,政府已经开始给达到一定标准的民办幼儿园给予一定数量的财政支持,希望这种做法能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叶雪文认为,民办幼儿园已经承担了提供学前教育的社会责任,但政府应承担的公共服务不能被转嫁。公共财政不应只是“锦上添花”,让公办幼儿园“好上加好”,更应该为普通民办幼儿园“雪中送炭”,让所有幼儿都能享受到,从而真正实现普惠型学前教育。 (“中国网事”记者叶前 郑天虹)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