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的地区差别悬殊,会进一步加剧教师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教师的非正常流动。”谈到绩效工资问题时,北京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杨晓明这样告诉记者。 中国青年报记者在邵东县简家陇乡、野鸡坪乡、灵官殿乡等乡镇走访时发现,其中一些乡镇小学的正式教师,正在因“工资水平低”而停薪留职,另谋生路,由平均学历只有初中文化的代课教师“顶缺”。 记者还发现,每月约2000元的工资总量,在这个湖南中部偏西县城的数名公务员(微博)眼里,“已经属于县里‘吃皇粮’的中等偏上水平了”,但教师们并不这么想。 我国《教师法》第25条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水平,并逐步提高。”然而,该县很多乡镇中小学校的教师都告诉记者,去年,县里公务员的津补贴发到了1.4万元。 “作为教师,我们也理解政府的困难,但我们不理解,为什么公务员绩效工资的发放就没有这诸多的困难?”对该质疑,邵东县人事局周百发副局长这样回应:“按照县政府的文件,个别政府单位效益好、有能力自筹资金,可以适当增加公务员的津补贴,这是政策允许的。” 但这只是明面上的待遇差距。“公务员掌握着社会的公共资源,显性上有可能教师工资高一点,但隐性上公务员的实际收入还是多些。”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教育局局长冉隆映在一次访谈中这样评论。 记者了解到,县城里的在职中小学教师,不是没有生财之道。为了“自我补贴”,县城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们认购资料,上兴趣班、补习班“创收”。每周末补一课,一期(一般为3个月)低的收680元,高的要一两千元。邵东县几名初中生的家长,都向中国青年报记者透露:“县里老师的收入绝对不低,我们有句话,叫‘老师呷学生’。” 对乡镇教师来说,这一“创收”渠道也被堵死。“农村的孩子,有的连交书本费都困难了,老师怎么好意思再呷学生?”在简家陇乡旱冲中心小学昏暗的办公室里,宁老师无奈地说。 他和教五年级语文的王老师,分别有36年和34年教龄。尽管他们的收入在乡镇里勉强可以养家度日,但简家陇镇的村民告诉记者,在这里,没人愿意再当老师。因为靠挑沙子、挑红砖来卖力气,“一天工钱也至少挣100元,还管一顿饭、一包烟”。 王老师说,为了解决收入困局,不少乡镇小学的教师,在千方百计要往县城里调,“花上10万元走关系,是常事”。而那些调不走的乡镇教师中,一部分人也停薪留职、自谋财路去了,身后的空缺由更“廉价”的代课老师来补。王老师告诉记者,在有115名学生的旱冲中心小学,8名老师里,就有4名是代课教师,“每月五六百元就有人干”。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