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25日电 (岳瑞芳、任姣洁)七位年逾古稀的兄弟姐妹在长达10年的时间内,用238封“连环家书”向分隔多地的彼此表达牵挂和想念。近日,这些家书入藏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静静地向世人诉说着永恒不变的浓浓亲情。 家书的捐赠人、年逾八旬的老人顾江为离休干部,家中共有同胞兄弟姐妹8人且分散在全国各地。由于一个人分别给其他7人写信不便亲情交流,他们就采用了连环周转传阅撰写信件的方式,由此产生了“连环家书”。 据了解,这种“连环家书”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由顾江家中小妹白铃提议开始,“文革”后期由于社会大环境影响被迫中断,转变为双向的书信往来。10年前,健在的兄妹七人(大哥于1982年去世)又重新恢复了“连环家书”的交流方式,并将“连环信”改名为“家讯”。 顾江说,每一轮“连环家书”均先由身在北京的自己寄给上海的大姐、四弟、小妹三家,然后他们随同附上各自的信件从上海寄给居住在南京的大妹,再由大妹转寄给远在福州的二妹和莆田的三弟,最后再寄到北京由顾江整理保存。每一轮家书大概有八九封信件,一年3或4轮。从2001年4月到2011年3月,他们的“家书”共连环33轮,合计238封信件。 “我们都是老人,习惯了家书这种传统的表达方式,看到本人的字更会勾起思念之情,”顾江说,“它是我们互相之间感情的联络,如果一个人有困难,大家都会来帮助。”据了解,在信件中,他们主要讲述每个人及其家庭的近期状况、关心教育下一代的想法、对家庭矛盾处理的体会等。 据悉,顾江将238封家书捐赠后,部分书信在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家书展厅公开展出。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