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厉家规 最初,引发质疑的是“狼爸”给儿女自小制定的一系列家规: 1.不允许看电视; 2.不允许自由上网; 3.不能随便喝可乐; 4.不能随便打开冰箱门; 5.不能吹空调。 在萧家的家教中,“狼爸”用军事化的管理限制孩子的自由,他认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他给孩子自小建立“家庭私塾”,要求孩子背诵《三字经》、《琵琶行》,并严加管教,进行监督、训斥、惩罚——“布置任务、定时监督;完成不好,加以训斥;训斥之后,棒棍伺候”。这个程序,雷打不动。 “子不教,父之过。”在“狼爸”的育子经里,如果放任自流,最后父母只好自己打自己。他说,“为了最后不打自己,我唯有现在打孩子。” “狼爸”将传统国学教育奉为教育子女的主要课程。他坚信“国学才是正统,理科是文科的使用工具”。 他认为,素质教育不是放任自由,任凭孩子随自己的性格发展,父母应善于发掘孩子的天分,指导孩子顺着符合他天生才华的一条道路走下去。 他说,孩子小时候(12岁之前)做得不对,就要打。他说:“一棵树,唯有斫其斜枝,才能够胜利长成一棵苍天大树。” “萧式民主” 争议不只是这些,还有“萧式民主”——“狼爸”在萧家制定了只属于自己的“民主”。 他说:“民主民主,什么是民主?你(孩子)是民,我(家长)是主,这就是民主!” 这种不公平待遇随处可见,在旅行途中,他和妻子可以坐豪华软卧包厢,四个孩子只能坐普通硬卧车厢;回到家,他和妻子常常不需要做家务,所有的家务由四个孩子一起承担。 孩子们说:“我们都觉得实在是太不公平了,我们太羡慕妈妈了,她总是爸爸最疼的一个。” 羡慕是没有用的。在萧家,“狼爸”说,父亲就是孩子的皇帝,四个孩子就是臣民。“除了不用山呼万岁、下跪,其他都一样。” “狼爸”还控制孩子的社交自由,在中小学时期,不许孩子随便出门。去同学家串门有严格要求——必须写申请,标明去往哪个同学家,以及同学的职务、学习成绩如何,去做什么事,打算待多久,何时可以回来,同行几人,同学家长的姓名、电话……各种信息俱全,最后,还需请班主任老师签字。 同时,坚决杜绝“课外活动”,“狼爸”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有的课外活动和兴趣爱好都要为学习让步。 对这些规定,做不到,就要打,一贯奉行“棍棒下面出孝子”。除此,还要让孩子学会写检讨书的习惯,在他的价值体系里,他认为“自知为贵,知耻必勇”。 长女萧君对写检讨书深有体会:“我从小到大就特别害怕写检讨书,……甚至比写作文还要令人头疼,认错的话总共就那么几句,如果写不出‘新意’还要被批评是反省不深刻……唯一的途径就是小心再小心,避免自己不犯错。” 在这些教育方法被质疑之时,萧百佑突然接到教育部一位领导的电话:“小萧啊,你得给大家说说清楚,你到底是给孩子打进北大的,还是教进北大的?” 萧百佑笑说:“打肯定只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方法,一个支点,并不是全部。” 他举例说,孩子犯错,他会拿烟头往孩子的手掌上烫。在距离手掌心一厘米的位置,孩子受不了就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是有分寸的,决不会拿烟头去烫伤孩子。 但大多数人都记住了“狼爸”“打孩子”这一点。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