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欠发达地区如何走好均衡路?来自河南新乡的探索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1-11-08 11:28
点击数:
分享到:

欠发达地区如何走好均衡路?来自河南新乡的探索

陶小莫/绘

  大城市名校多,资金雄厚,而欠发达地区钱少、名师少、名校少,该如何迈出均衡发展第一步?河南省新乡市在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探索联合办学的模式,从均衡生源、师资开始,通过一对一深度帮扶,让有限的优质资源全力辐射薄弱校。强弱捆绑,如何保证不稀释名校资源?如何帮助薄弱校增强造血功能?新乡的探索任重道远。

  观察

  在河南省新乡市,当地人常笑称自己是“全国最大的一个乡”。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新乡的地方财政状况很一般。与发达地区相比,其基础设施,尤其是教育,尚处于欠发达状态。看着资金、资源、人才流向了大城市,新乡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新乡市教育局说:“我们何尝不想搞均衡?每到招生时节,压力特别大。人家大城市名校多,可以在资金上下猛药,可以重金招聘名师,短时间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可我们没法和人家比,钱少、名师少、名校更少。”

  2010年,新乡市下定决心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在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他们选择了联合办学的模式,试图通过一对一强弱校捆绑,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1/3的初中难以为继

  她是名校校长,每年招生季节,都得换个秘密手机号,人情多条子多,校长难做。他是弱校校长,没政策、没生源、没人管,招不来人,教师闲着,他叹太难。

  无论是优质学校的校长,还是薄弱学校的校长,每年的中考招生都是他们躲不过的一道坎。

  新乡十中校长马玉芬,每逢招生季节,都要换一个秘密的手机号,这个号只敢告诉少数几个人。“没办法,人情多、条子多,我们校长也难做,只能躲起来,两个月不见人。”马玉芬说。新乡十中是一所传统名校,在当地老百姓眼里,孩子要是能上这所中学,就意味着以后会有个好前程。因此,学生家长但凡有一点办法的,都会不惜一切代价,跨区择校。可好学校的学位只有那么多,怎么办?

  而同处闹市,与新乡十中相隔不远的新乡四中,招生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一年只能招100来人,片区里2/3的好学生都跑了,教师因没有学生教而闲着,学校超编40多人,很多教师只能转岗看大门、打扫卫生。”提起学校那几年的窘况,四中校长王军无奈地摇了摇头,指着学校上世纪50年代盖起的教学楼说,“薄弱校没政策、没生源、没人管,我们实在太难了。”

  在新乡,四中的情况并非个案,像这样难以为继的初中有6所,占全市18所初中的1/3。这些学校校舍陈旧,硬件老化,教师年龄偏大,职业倦怠感重,“看着学校一天不如一天,真是不想呆在这里,也就是混日子吧。”这是许多薄弱校教师的心里话。

  一边是名校无限度扩张,教师不够而四处招聘;一边是薄弱校无法生存,教师、校舍闲置浪费。校际间差距越来越大,生源越跑越乱,家长越来越不满。该怎么办?

  2010年初,为了从根源上遏制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新乡市教育局在借鉴发达省市委托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联合办学的思路:打破原有的名校利益群体,建立强校和弱校一对一深度联合办学制度,使优质资源,包括师资资源大力辐射薄弱校,初步均衡各个学校的办学水平。

  名校“掐尖”不中了

  “只会教优秀学生的名校有什么资格要政策?有本事就把普通学生也教出成绩来。新乡的联合不能只是挂牌学校,要让薄弱校也能教出好学生。”

  在行政的强力推进下,很快,市属5所名校无一例外地与邻近的5所薄弱校捆绑结对。它们分别是:十中四中、二十二中十六中、铁路高级中学铁路初级中学、河南师大附中河南师大实验中学、二中九中。联合校在两校法人不变、编制独立的前提下,借助名校资源,大力帮扶、发展薄弱学校。

  “名校的名,不仅是在自己的办学条件及办学水平上,更是在教育理念的输出及责任的承担上。一直以来享受特殊政策的名校,在均衡的大背景下,有责任帮扶兄弟学校发展。”新乡市教育局局长张红彦为了联合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名校校长们打起了感情牌。

  紧接着,2010年初中校招生开始了。教育局这边早早就放出了风:“为了让薄弱学校招到好学生,今年将均衡分配生源。名校不准掐尖,不准单独考试!”

  新乡市成千上万双眼睛在盯着这次招生,他们在观望,在等待,在疑惑……

  回想那段时间的严查,教育局基教科科长宋卫红自己都记不清查了多少次。“去年的查考是我工作20年中最严格的一年。”她说。这一年,老百姓发现,“掐尖考试”无处可考,这是多少年都没有的事,名校掐尖“不中了”。

  “让我们的好孩子去薄弱校,耽误了谁负责?”老百姓不管均衡,只关心自己的孩子能不能上好学校。但在教育局看来,做不到生源均衡分配,教育均衡就无从谈起。不打破名校的这套做法,择校只会愈演愈烈。“只会教好学生的名校有什么资格要政策?有本事就把普通学生也教出成绩来。新乡的联合不能只是挂牌学校,要让薄弱校也教出好学生。”张红彦说。

  为了落实联合校工作,教育局5位班子成员每人分管1对联合校,周周检查工作进展,建立联合校周汇报制度。很快,老百姓发现,名校校长们亲自出马,为薄弱校招揽学生了。

  这一年,十中和四中两校互派了二三十位教师,比例占全校的1/3。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实行无缝隙对接,四中教师全程参与十中的教研活动,两校打通管理。当年,四中招生9个班,共500多学生,四中教师们说:“一个班从一二十人变成了四五十人,真是好多年都没有这样热闹了”。

  输血,也要保证母体质量

  “真正的名校应该在内涵上求发展,要探索后续名师的培养和成长制度,形成并输出自己的办学经验。这样,名校的优势才能保持,也才有名校的意义。”

  一年来,新乡的强弱校联合赢得了喝彩。薄弱学校已经明显感受到了变化。

  在新乡,教育局打破了名校原有的利益集团,大力支持薄弱学校发展,让这些校长普遍有了压力。“多少双眼睛在关注着我们,多少力量在支持着我们,如果学校再没有起色,就说不过去了。”九中校长高学峰说,“但是,薄弱学校的提升和教师的成长有一个过程,不是今年种树,明年就能够摘果的。如果走得太急了,知识储备和制度政策跟不上,就可能会影响到最后的效果。”

  同时,薄弱学校的校长们也在担心:“现在有行政的指令性政策支持,如果哪天政策执行力减弱了,名校考虑到自己的质量,少派或抽走他们的名师,我们的教师还没有培养起来,到时候怎么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校长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尽可能舒缓校长们的压力,在考核标准上也有所区别。比如,对联合校实行捆绑式的动态评价,实时关注学校,特别是薄弱校的发展。教育局在开学之初测定各校的生源水平、管理水平,学期结束后,再次测评,通过对比得出学校的增量成绩。哪所学校的增量大,说明哪所学校的工作好。同时,校长任期也灵活应变。“工作出色的,接着干;工作没有起色的,不受聘期制约,及时调整。”教育局副局长田发银说。

  在这样的背景下,薄弱校的校长们有了更多动力。十六中校长朱建国亲自带队,到二十二中听课,密密麻麻的听课笔记记了几大本;王军这个学期狠抓教研活动,要让自己的老师和十中的名师们比一比;九中校长高雪峰数次南下取经,在今年学校开始实施动态评价教师,当月评价、当月反馈……

  对联合体中的名校长来说,这一年的压力也不小。马玉芬说:“去年,我们把副校长派出去了,把得力的中层派出去了,把30%的名师派出去了,今年派出的人数还会增加。”扶持薄弱学校是名校的义务,但也有一些教师和家长表示出担忧,如果教师交流的比例逐年加大,名校会不会稀释自己的资源,会不会影响母体的质量?

  “影响是肯定的,但名校到底要追求什么?是规模不断扩大,还是内涵不断加深?联合校促使名校必须反思这个问题。一味扩大规模,资源势必要被稀释,而真正的名校应该在内涵上求发展,要探索后续名师的培养和成长制度,形成并输出自己的办学经验,这样名校的优势才能保持,也才具有名校的意义。”二中校长李明胜说。

  “我们会一直支持下去的,直到薄弱学校和我们齐步走的那一天。”二十二中校长胡雄彦说,“仅仅给薄弱学校输入名师是不够的,这是短期行为。更重要的,是要在名校管理团队和名师的带动下,使薄弱学校的教师尽快成长为名师,增加其‘造血’机能,这才是联合的根本。”

  新乡市教育局对今后的均衡信心十足。教育局提供的统计数字表明,一年来,10所联合校相互交流教师及中层以上干部128名,开展教育教学交流、教学观摩300余次,帮扶基础建设资金160余万元。从2010年秋季招生情况看,5所相对薄弱学校招收新生2500余人,较上年增加约1500人。教育局还发起并成立了教育基金,募集企业捐款,以支持薄弱校发展。(记者 张婷)

  (中国教育报 张婷)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一所大学也要有梦想  ·物理学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研究生为助父“留任”校长编造茂名“最大贪污  ·专访:中新高校校长看好亚洲大学发展前景  ·粤港合作“一试三证”首颁44张证书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