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高考咨询 > 高考资讯 > 高考信息 > 正文
高考改革引导走班制改革 就像办一所新学校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5-06 16:37
点击数:
分享到:

[摘要]“3+3”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后一个“3”由学生在6门课中自选,至少产生20多种组合。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以课程为中心的走班制成呼声最高的答案之一。走班制改革像是在办一所新学校一样。

“3+3”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后一个“3”由学生在6门课中自选,至少产生20多种组合。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正成为上海每一位高中校长面前的大题。以课程为中心的走班制,是呼声最高的答案之一。

“走班改革,像办一所新学校一样。”同济一附中校长阮为道出了不少学校一线管理者的心声。

11个班被拆成200个教学组合

“学校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时空制约。”华师大一附中教务处副主任江源算了一笔账:学校每届学生约270人,配备48个标准教室、12个特色化小教室;高中基本不安排平时晚上和周末的课程……时空受限,如何满足学生选课要求,成为一些学校推进走班艰难的原因之一。江源举例,如学生选择等级考的科目,以一周4课时来算,如果参加合格考和水平考的学生全部分开上课,显然对教室、课程安排提出了更高要求。

上海高中走班的模式有两种。一是加法:水平考考生都参加,高考(精品课)选这一门课的学生再加等级考的课;二是全科(加上语数外的6门)和非全科之间的选择。同济一附中推行的是非全科走班形式。从物理、生物、化学政治、历史、地理6门课中选择3门,会有多达20种的排列组合,全部开出来。高一年级原来有11个班,现在被拆分成了200个教学组合班。

记者在阮为电脑上的走班管理系统看到,高一年级所有402位学生选科有各种排列组合方式:其中选择“物化生”的最多,为65人;选择“政史物”和“政物化”的最少,分别只有1名学生。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突破原有“班建制”的探索,引出了一系列新问号。每节课40分钟,下一节课学生们就要奔向另一个教室。怎样把时间利用到最充分,同济一附中一位高一老师想出了“背包”走班的模式:参考大学上课模式,提高走班效率。在每个教室门口,还多出了一排排柜子,上面画着各类科目特征的物品,比如物理实验的天平,化学实验用的烧杯。这些柜子,是用来给学生交作业的。学校还为所有200个教学组合班配了一个班干部,负责收作业,管理自己的班级。

没有班级教室只有学科教室

走班带来的变革,让更多校长在课堂这个传统上最动不了的地方大刀阔斧。

华师大一附中的课程变化,在高二尤为显著。除语、数、外、班会、修身课5门科目以行政班为单位学习以外,其余课程实行“大走班制”。行政班制的科目教学集中在上午,走班制教学集中在下午和部分上午段。学生一人一份个性化课表。

在浦东复旦附中分校教学楼,没有高一(1)班等班级教室,只有数学、化学、信息等学科教室。上课,不再是学生在教室坐等老师,而是抱着书本一间间教室找老师。

2013年起,浦东复旦附中分校就开始探索走班。副校长虞晓贞介绍说,高中3个年级,语数外史地生等全部科目均实行走班。其中,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精品课)等4门科目,各分出A、B、C三层。她强调,之所以选择这4门课,源于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差异较明显,对分层教学的需求更大。但这并非简单按照成绩的高低来重新分班,而是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知识、兴趣上的强弱,重新组合“学习共同体”,便于老师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学生潜力。一名学生可能物理上C班,英语上A班。相对于“一个总分定高低”,青少年学习驱动力可能会更高。在刚结束的高三“一模、二模”中,有些在数学B班、C班的学生考到了总分全区前10%的位置。而在“+3”科目中,高二下半学期开始按照“仅参加合格考”和“参加等级考”分班上课。

学校的分层教学有两大特点,一是欢迎流动,感觉在B班吃不饱了,可以通过申请,参考平时课堂表现、考试成绩,升入A班,反之亦然;二是上下流动以学生自愿为主,考验学生对自我学习能力、潜力的把握。

将选课权和选考权还给学生

业内有观点认为,对高中教学管理来说,变化才刚刚开始。

“高考改革带来的走班需求,核心在于,将选课权和选考权还给了学生,让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更为本质。”华师大一附中校长陆磐良说。当前,高考改革方案在全国推进,走班制的探索正在更大范围内铺开。在他看来,先行一步的上海,可能正在勾画高中未来的三大变化。

首先,在新的课程体系和高考模式下,面对学生多样化选择的新形势,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以及职业规划,传统教研组的构成、规模和活动形式等都将发生改变。与此同时,在一轮一轮考试及口碑传播下,一所学校传统的科目格局或许将被打破,部分成为强势学科,部分走向边缘,由此,高中的特色化办学属性更为显著。

更值得一提的是,走班带来的学生需求,可能对高中的“非课”发展产生一定推动作用。所谓“非课”,主要指自修课、作业辅导课、图书馆使用等。学生选课越来越个性化,资源配置有限的排课势必产生大量“非课”时间。如何更好地提升这些课时的教学效果,将成为进一步提升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增长点。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今年广西高考时间确定 考生应查漏补缺回归课本  ·北京10人保送清华北大 均为奥赛国家队成员  ·高考倒计时一个月 作家为母亲圆梦第6次高考  ·高考生如何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好心态  ·高考机器人成功就反证教育失败么 值的改革深思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