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惑 名校也被冷落 政策性优惠不等于无底线地降分录取。北京大学广西招生组老师吴建军告诉记者,学校为“贫困地区专项计划”设定的录取底线是,考生必须上一本分数线,但是如果报考的学生多,分数也有可能水涨船高。 记者也在采访中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贫困地区专项计划”批录取工作结束后,在我区招生范围内的29个县中,田阳、那坡、西林、东兰4县,没有合格考生被录取。这么好的政策,考生为什么却一个都没有用上?同时,今年“贫困地区专项计划”批的本科层次本来计划7月9日开始录取,7月12日结束。但实际情况是,中间先后进行了4次征集志愿,一些院校多次降分,一直持续到7月24日才画上句号,而且还有两所高校未能完成招生计划。 自治区考试院解释,该批次招生院校多、计划较为分散,考生志愿扎堆现象明显。从考生院校志愿看,北京、上海、广东等大城市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知名高校、中央部属高校,是大多数考生的首选;专业上,考生更倾向于建筑、医学、管理类专业或是大众认知上就业前景较好的热门专业。相对而言,非中央部属或所处中小城市的院校以及农林、水利、动物科学类专业的生源状况不十分理想。 西林高中的老师告诉记者,今年该校分数上二本线的学生只有60多个,其中有一半左右还是体育生和艺术生,符合条件的考生本来就不多。该批次那些看上去挺好的高校,学生担心录取分太高;而相对差一些的高校,专业又“不太好”,一开始就没有学生填报该批次。后来得知广西大学等一些学校,在后面几次征集志愿时,分数降到二本线投档录取,该校班主任还特别打电话,告知一些符合条件的考生,但考生认为农业、林业专业很“冷”,而他们在二本批次填报的院校等一些专业还更好些,最后导致该校没有一名考生在该批次录取。 解答 冷专业未必不给力 “贫困地区专项计划”提供的多是冷专业,部分考生和学生有这样的“印象”。可事实是否的确如此? 记者了解到,专项计划中,医学高等教育方面排名全国前几名的中山大学,今年给广西提供的专业正是该校最抢手的“临床医学”专业,该专业每年在所有专业中的录取分数线都是最高的,多年录取的平均分在620分左右徘徊。清华大学提供的专业是“环境工程”。据了解,目前清华的校长就是环工的导师,专业里很多老师每年都握有上百万的研究经费。以金融见长的南开大学也给出了工商管理(国际商务方向)。 除了给力专业,有的高校为专项计划提供的是经济发展急需的专业,如:陕西师范大学提供的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北京林业大学提供的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浙江师范大学给出了信息技术、交通运输、城市规划等人才储备所需的专业。 自治区招生考试院答复,按照教育部的批复,“贫困地区专项计划”招生的专业以农林、水利、地矿、机械、师范、医学以及其他适农涉农等贫困地区急需专业为主,要培养的本来就是这些地区急需的、“能够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这只是大家印象中的“冷专业”,却不等于坏专业。 记者从自治区教育厅了解到,目前,贫困地区专项计划只在录取时对学生地区、户籍和学籍有限制,在就业、读研和出国深造方面,都没有政策上的“关卡”。如果这些考生到贫困地区工作,在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优惠政策方面,与就读高校的其他毕业生享有同等待遇。这一解释,也打消了部分报读考生对于“将来工作必须回原籍”的顾虑。从8月7日开始,高职高专层次的“贫困地区专项计划”录取已经开始。(孙妮 蒋晓梅) |
[发布者:yezi] | ||
相关阅读:
·高考文理科报考功利想法应让位于兴趣爱好
·异地高考再起争议 北上广应设“门槛”?
·男孩打工供姐姐上大学 家里欠债十余万
·辍学七年再高考 26岁“妈妈考生”被录取
·高招旺季骗子趁机行骗 考生需警惕假通知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