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考研辅导 > 正文
考研复试“担心被黑”是一种制度性焦虑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10-08-09 13:08
点击数:
分享到:
最后更新:2007-04-19

全国人大代表王全杰的一篇博文《我考研分数第一,我却落了榜》,连日来在网上引起了网民的热烈讨论:他的学生郭某在刚结束的考研中以392的高分名列本专业榜首,凭着扎实的基础复试通过得很顺利,没想到最终却等到一个面试被刷下的电话。王代表怒斥“考试面试制度”:两小时的主观面试凭什么判断遥居第一名的人属高分低能者呢?有什么充分理由来否定她硬邦邦的第一名成绩?网络上一片“其中必有黑幕”、“真是黑到家”的讨伐之声(4月18日《信息时报》)。

我想,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我国香港或国外,肯定会被国人当作“素质考核佳话”来传颂的,去年内地几个高考状元到港校面试时被刷下来,不就激起内地舆论一片仰慕的尖叫吗?可这事发生在内地就不行了,考分第一却落了榜,这还了得,立即会成为人人喊打的“公平丑闻”,当事者肯定会用受害者身份、公众一定会用“有病推定”的眼光来看这样的新闻。这种矛盾的态度表明:人们清醒地认识到种种弊端、渴望改革和制度创新,可在社会基础秩序的缺失之下,国人对任何革新总有一种“担心被黑”的制度性焦虑。

分数第一就不能落榜了吗?从素质考核的标准看,考分第一并不意味着素质第一,是完全可能落榜的,导师得招有研究能力的学生,完全可以在面试中刷掉自己认为高分低能的学生,面试招生正是中国当下高考和研考招生的改革方向——可是,由于社会在公平性、透明度、法治化、规范性、诚信度等基础秩序上非常差,各种领域的权力未得到有效的约束,一项初衷再好、设计再缜密、考核再科学的制度,在这种基础秩序中运行时,都会在说情、找关系、递条子、塞票子中发生扭曲和变异。“考分第一却落榜”事件中,人们其实并不排斥面试招生,而是对其后的基础秩序非常不放心,现实使他们对面试规则缺乏信任。这是一种骨子里对制度极度缺乏信任感、总感觉会受有权者迫害的制度性焦虑。

正源于这种制度性焦虑,公众即使对高考的应试弊端非常痛恨,可一旦有人想革全国统一高考模式的命时,就会遭到公众强烈的反对,“宁可损失几个钱钟书也要高考公平”的观念根深蒂固。正源于这种制度性焦虑,公众容忍了政府许多“一刀切”的公共政策,因为越复杂的政策留下的漏洞越多,而越简单、越刚性、越一刀切的政策可钻的漏洞越小,越容易在实际中得到执行,没有多少权力操作空间。腐败的环境使中国各种领域的改革固守于这种“傻瓜状态”。

这种焦虑还造成了国人在面对腐败问题时的人格分裂:一方面极端讨厌腐败、反感走后门,可另一方面,当自己参与某种利益分配时,又不得不托关系走后门送点礼——不送的话会觉得非常不安和焦虑,觉得“人家都送自己不送”当然会处于劣势。

来源:中国考研网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
  相关阅读:  ·备考辅导:新托福听力分数提高十大黄金原则  ·2013年6月英语四六级考试三大阶段复习冲刺  ·托福考试:中国考生听写三大常见误区  ·如何解决雅思听力流动语感不敏感的问题  ·英语四六级难反应学生英语能力 症结或在口语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