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教育要闻 > 正文
专家:我国电影专业教育人文基础薄弱
来源:
发布时间:2014-12-01 08:48
分享到:

  原标题:专家:我国电影专业教育人文基础薄弱

  新华网北京11月30日电 (记者李江涛、赵琬微)为何近年来我国影视作品产量丰厚却鲜有大师与精品?30日在北京电影学闭幕的首届电影教育国际论坛上,多位专家指出,我国电影专业教育存在人文基础薄弱、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与电影事业发展需要有较大差距。

  《中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显示,截至2010年,全国有105所本科院校开设表演专业、18所开设导演专业、65所开设戏剧影视文学专业、33所开设影视美术设计专业、280余所开设动画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较大、电影专业教育发展迅速。

  但与此同时,我国电影专业教育仍存在突出问题。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教育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童启富表示,艺术院校人文社科教育基础本来就比较薄弱,加上近年来学生文化素养整体下降、电影人才市场对实践能力重视等因素,导致电影专业学生人文修养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

  童启富说,在大学阶段加强人文教育非常重要,但目前,影视专业四年本科教育难以承受培养“精英人才”的重任。为了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许多电影专业院校在高年级主要安排专业实践,而把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压缩在低年级开设。因为课时有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必然会挤占公共课的时间,人文、艺术修养类课程就很难有时间开设。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但代价是人文修养不足、思想理论水平不高,艺术创作缺乏必要的根基。

  此外,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复合型人才缺口大。多位专家指出,目前我国电影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无法满足产业发展多层次需求。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扎堆,约占总量的80%以上,但高端的创新型人才和与低端的职业型人才均严重短缺。既懂实践又懂理论、既懂艺术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也很紧缺。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宋明翰等专家建议,在影视专业招生规模扩大的同时,应注重人文修养尤其是本民族文化意识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对民族与国家历史、发展与未来的认知,学习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内涵,推动我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跨越式发展。

  (新华网 李江涛 赵琬微)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高校官微怎样“占领”学生手机  ·“被标签化”的高职生不应受到歧视  ·校园资源,要开放更要持久  ·人民时评:北京禁烟令能否推动公共文明  ·教育部:信息化教育破解“缺师少教”难题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