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考研资讯 > 招聘信息 > 正文
大学生选择性失业增多 行业待遇差别过大成主因(2)
作者: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1-07-31 10:25

大学生首次就业时应注意哪些因素

“大学生选择性失业为什么要把责任归咎于别人?”民意中国网网友孔德智讲述,他两年前大学毕业,就从最不起眼儿的服务员干起,又做过网管、业务员等,每月工资从最开始的800元涨到了如今的6000元。在他看来,改变选择性失业状况的关键,在于大学生要认清自己,调整心态,适应社会。

智联招聘校园关系高级经理孟广认为,大学生的第一份工作只是起点。用人单位不会特别看重求职者的第一份工作具体是做什么,他们最看重的还是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即使第一份工作层次相对比较低,哪怕是做清洁工,只要求职者积累了一套工作方法,符合职位的要求,还是会被选择。

孟广说,首次就业时,首先要了解自己能做哪些工作;第二是了解自己期望的职位;第三是了解公司内部的培训和晋升渠道,至少要看公司新人在两年之内做成什么样子。这样选择工作比较有针对性,避免不了解实际情况或者挑花了眼,去盲目就业。

大学生首次就业时应注意哪些因素?调查中,排在前三位的是:职业前景(73.5%)、行业前景(63.8%)、个人兴趣(45.5%)。接下来依次是:收入待遇(43.7%)、工作地域(34.8%)、国家和社会需要(25.1%)、正式编制(21.4%)、社会地位(20.8%)、户口(12.4%)。

64.4%的人认为大学生应先就业再择业

上个月,还没找到工作的李岚回到了家乡——一个三线城市,面对家人的催促,他说可能先找份“蓝领工作”做做,“如果当初让我自己选专业,我可能会去学法律,现在就能当一名律师。”

实际上,李岚想学的法律专业在麦可思公司连续3年的调查中,都被评为“红牌专业”(失业问题突出的专业)。

为解决大学生选择性失业问题,66.0%的人建议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贴近市场需求;64.4%的人认为大学生应调整心态,先就业再择业;61.2%的人期待政府进一步调整社会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

郭飞指出,我们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使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与社会需求接轨;另一方面,大学生也要对自己正确定位,审时度势,努力寻求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结合点,择业岗位可以下移和西移。

一名民意中国网网友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她身边一个从名校毕业的大学生,刚毕业时因为没有称心工作,家境又好,就一直待在家里寻找最佳机会。如今一晃5年过去了,他还宅在家里,连投简历、出去面试的勇气和“心气儿”都没有了,万般无奈成了“专职股民”。在她看来,大学生选择性失业最大的影响在于心理。一个年轻人总处于选择性失业的状态,时间长了,也许就拖成了永久性失业,连原先看不上眼的工作都去不了,青春就在等待中虚耗过去,这样的人生岂不是太可悲了?

调查中,53.4%的人赞同大学生不必太看重首次就业,应该有长远目标并脚踏实地地奋斗。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分享到: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台州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最高可享受20万贷款扶持  ·江西高校毕业生总就业率85.84% 与去年基本持平  ·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好于往年 任务仍重  ·福建公务员招考报名结束 50个职位取消开考  ·山西公务员笔试分数线划定 省直单位为55分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