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押题预测
作者:评价网 来源:评价网 发布时间:2011-01-11 12:16 点击数:

201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押题预测

——商品及其价值量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萌芽的途径有两个: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资本转化而成。

  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二.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是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以分散的、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生产规模狭小,社会分工低下,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三.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1.商品的使用价值及其特点。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效用或有用性,即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使用价值是由物品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自然属性决定的。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生产者用来交换的物质手段,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因此,政治经济学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着眼点不在于使用价值本身,而在于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 商品的交换价值。商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具有交换价值,即它能够用于交换别的商品并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上的关系或比例。

  3. 商品的价值及其特点。商品交换价值的确定在表面上看好象是偶然的。其实并不然,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既然能够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交换,就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进行量上比较的共同基础。这种共同的东西显然不可能是不同的使用价值。在抛开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以后,各种商品所具有的一个共同属性就是:它们都是劳动的产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最本质的因素。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其本质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商品交换的实质是生产两个相交换的商品的劳动的比较与交换。

  4. 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则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由价值决定的。商品的二因素,从表面上看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在本质上则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5.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处在一种既相矛盾又相统一的关系中。其统一性表现在:使用价值和价值共存于一个统一体(商品)中,缺少了任何一方都不能构成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价值的物品可以有使用价值,但这只是普通的使用物品,而不是商品。其对立和矛盾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对立的,相互排斥的。买卖双方都不能同时既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又获得商品的价值。由于商品内部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所以一切商品都必须参加交换过程,只有通过交换把商品卖出去才能使商品的生产者实现商品的价值,使消费者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从而解决存在于商品内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所以,解决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关键是商品顺利通过交换。

  在商品的二因素中,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则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四.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 具体劳动。具体劳动是在各种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不同的具体劳动生产出不同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同自然物质相结合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

  2. 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3.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矛盾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统一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并不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或两次劳动;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是有差别、有矛盾的。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生产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4. 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劳动的二重性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二因素的决定条件。具体地说,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5. 商品价值的实体是抽象劳动。劳动凝结为商品价值,如同水是冰的实体,冰是水的凝结一样。

  五.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商品价值不仅有其质的规定性,即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而且还有量的规定性,即价值量的大小和多少的问题。

  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生产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形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这一客观规定对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关系极大。生产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的实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的竞争。

  2.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劳动生产率是生产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通常是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商品的价值量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同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主要包括: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

  3.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以简单劳动为尺度

  少量的复杂劳动可以等于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少量的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可以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因而,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中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交换,这一交换比例是由自发的社会过程确定的。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分享到: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中南大学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8月30日起报名  ·名师指导:2012年政治易错背景问题解析  ·过来人经验:2012考研政治复习重点全解析  ·2012考研政治理论复习:根据现实理念进行复习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计算题详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