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考研资讯 > 招生政策 > 正文
61所高校试点卓越工程师计划 工科生世界居首
作者:评价网 来源:评价网 发布时间:2010-12-15 11:57 点击数:

       【新闻回放】

  几天前,上海交通大学,全国19所工科类“985”高校齐聚一堂,作为”卓越工程师”的摇篮,他们关注的焦点依然是:如何批量制造出优秀工程人才。

  今年6月刚刚启动的“卓越工程师计划”,目前已有61所高校加入第一批试点,涉及19个专业类别,覆盖了3万多名大学生。未来10年,每年大约有10%的工科类本科生、6%的工程类研究生将陆续成为该计划的培养对象。

  企业实训成为“必修课”

  我国有工科类在校学生700万人,数量居世界首位。但工程人才质量的国际排名连续多年处于落后水平。一方面,是我国一直没有建立起注册工程师资格认证制度,也未参加国际通行的工程师认证体系。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国内工程教育多年存在的“学术化”取向,使工科学生在读期间以上理论课为主,缺少工程实践。

  “工科院校培养的是科学家,却不是工程设计人才。”上海交大教务处处长江志斌对这种“错位现象”很是惋惜。

  这样的现象目前有望改变。据教育部高教司李茂国处长透露,即将公布的改革办法,重点便是增加工科学生的工程实践,要求国内工科学生必须有至少一年时间在企业参加实训,工科高校将有一定比例的课程由企业专家任教或在企业内学习……

  事实上,“卓越工程师计划”今年6月试点启动后,已有相当一批学校和专业,正在让“工”名副其实起来。

  清华大学请经管学院、法学院为工科生开设20多门管理类、法学类基础课程;而天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大四学生,有8周时间、每周五天在IBM等公司工作;上海交大更是从大二学生中挑选200名本科生参与6个专业的“卓越计划”试点,采用“4年本科+2.5年专业硕士”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工程人才剑指“国际化”

  “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另一重大变化,是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指向。

  试点之一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工程师学院,采用了法国工程师学历教育模式,其高年级学生中45%具有海外学习交流经历。明年开始,毕业生还将获得法国和欧洲的工程师认证资格——这是欧洲工程师组织第一次对亚洲国家授予认证资格。

  加入“卓越计划”试点的“985”高校,几乎都将培养“国际通用型工程人才”作为重要目标。同济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始工程教育改革试点的高校之一,他们的改革,包括建设七大国际合作平台,与100所高水平大学、300家企业和500所中学建立人才选拔培养的合作机制。吉林大学进行“卓越计划”的学生第一年将强化英语学习,从二年级起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连班主任也由入选“千人计划”的俄罗斯专家担任;清华大学明年将有30%本科生具有海外经历。

  据了解,教育部正在与中国工程院合作,制定中国工程人才培养通用质量标准,以便加入英美等国工程师资质认证的华盛顿体系或德法等国为主的欧洲大陆体系。目前正在国内3所高校进行试点。

  企业参建仍是“老大难”

  不过,如何吸引更多掌握新技术、新设备的企业参与工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工程教育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德国,高校规定工科院校老师必须有5年以上企业经历才能任教。工程师教育的华盛顿体系和德法欧洲大陆体系各有侧重,但共同点在于都重视企业参与工程人才的培养过程。而教育部的调研让人不乐观——国内大型企业对于学生实习缺少热情。

  一项旨在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涉及国务院下属25个部门及行业协会、建立工程实践实训基地的政策,有望明年出台。

  不过,很多高校研究者认为,国内基础和高中教育阶段普遍只学“科学”、几乎完全不学“工程”的现象,造成很多学生在大学不愿到工程一线工作。因此,目前的工程师“卓越计划”将向中学延伸。

  不过,对未来工程人才的竞争,已从招生阶段展开。今年,同济、北京理工、大连理工、东南大学等8所以理工科闻名的综合性大学已宣布合作,签署《卓越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8所高校在2011年自主选拔录取中实行联考,联合探索卓越人才选拔新模式。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分享到: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考研报名即将启动 符合报考资格学历分六种  ·2012研招变化:7类专业硕士考试初试取消政治  ·北大清华试行读博“申请制” 合格者免初试环节  ·教育部:2012年硕士招生要防止个别专业过于集中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年招收研究生工作的通知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