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考研加油绽 > 资讯要闻 > 正文
9名研究生新生将分享40万助学金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9-22 09:32
分享到:

信息时报讯 (记者 邝凝丹 通讯员 王敏 陈晓晴) 虽然华南农业大学的蚕丝科学系“自然创新实践班”只有9名2013级新生,但他们有望受惠分享40万元的助学金,这笔助学金还是由今年84岁高龄的华南农业大学退休教授黄自然自掏腰包捐出的。

获奖人数不限每人2000元

黄自然是我国杰出蚕桑专家、中国蚕学会常务理事、华农动物科学学院蚕丝科学系退休教授。黄自然特意和企业合力赠40万元,设立“自然奖助学金”。其中30万元由黄自然一次捐资,其余10万元由广东海纳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企业配套奖学金一次性提供。这是由华农教职工捐资助学设立的数额最大的奖学金基金。

“自然奖助学金”金额为40万元,奖助学金全部用于与华农动物科学学院蚕学专业(蚕业资源与生物技术方向)2013级本科生班级共建“自然创新实践班”的学生。据介绍,奖学金特设“学风建设积极分子奖”和“创新实践积极分子奖”两种,重在奖励热爱专业、成绩优异、注重实践创新的优秀同学,每年由“黄自然教授奖学金”评审委员会评审一次,人数不限,获评者可获得2000元的奖励。其中学生开展创新研究还有专项配套经费。

9学子配40万奖助学金

据校方介绍,华农的蚕丝科学系办学历史已有百余年,上世纪八十年代成立的亚太地区蚕桑培训中心就为华农所建,为来自亚太地区的印、泰、巴基斯坦、孟、朝、澳、埃、拉丁美洲等23个国家和地区培训了几百名学员,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蚕业科技对外交流窗口。

虽然华农的蚕丝科学系曾经历辉煌,但华农大动科院党委副书记蔡汇民告诉记者,近年来,由于社会对涉农专业的偏见,全国仅有6所高校开设蚕学专业,且该专业成为招生重灾区,华农大该系2010级开始都只有10多名学生,2013级更是少到只有9名。但是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且就业质量比较高,大多去大型的丝绸集团工作。

此外,蚕丝科学系教师有10多位,而“自然创新实践班”学生只有9名,40万的奖助学金、学院领导的重视、企业高管的直接对接让该班学生吴宏姣大呼自己是“"幸福的一代",享受了研究生的待遇”。

(信息时报)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4岁娃娃“超高”2厘米 坐公交无奈买全票  ·调查显示:没家长陪伴的儿童绘画创造力更高  ·国家图书馆珍藏文津阁四库全书开始定时展出  ·已到而立妈妈仍不放手 一晚上13个电话追儿子回  ·资阳10岁娃月饼藏衣兜 带给看守所里的爸爸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