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科教新闻 > 热点评论 > 正文
教学活动和研究分离显尴尬 教师应成研究者
作者:周晓娜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1-07-31 00:28 点击数:

如果说教书育人是照亮教师职业生涯的一盏明灯,研究则是另一盏明灯。在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中,传统教育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彼此分离,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尴尬局面:教师虽然在岗位上踏踏实实进行着教育教学研究,却不敢公开自己的研究,也没人承认这种研究;为提高学校层次或职称晋升而申报一些大而不当的课题,虽然表面文章做了不少,但理论脱离实际,往往有始无终;即使有机会参与了某项实实在在的课题研究,往往也只能处在辅助地位,配合专家进行实验。

新课改打破了这种传统格局,揭开了教育教学研究的神秘面纱,提出了教师是教育教学研究主体的新观念,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蓬勃开展创造了良好氛围。在新课改的阳光雨露下,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是当今教师基本素养的一部分,是教师职业存在的基本表现形态。

从事教育教学研究需要一腔热情、一份自信。我们要逐渐看清这样一个事实,教师要在繁重工作中找到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就得走上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我们要逐渐形成这样一个共识,教师的科研能力就是指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的能力;我们要逐渐建立这样一种制度,即以校为本,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形成自己的“造血”机制,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成为研究者呢?

首先,必须端正思想。课堂上传授知识的过程就是教师研究教学过程的结果体现。所以,教师应对自己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即“研究自己”。有些备受好评的公开课之所以无法常规化,某些“教学成果”检查验收后之所以在档案室封存,轰轰烈烈的教学活动后之所以又可悲地回到“习俗化”教育水平,其思想根源就在于,教师们不是在研究自己,而是在研究别人的心思。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素质的关键是教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角色,以适应新世纪的挑战和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离不开专业人员的支持。专家可以提供专业化的知识和智力服务,使教师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提升能力。学校各级各类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也是“专家”,在教育教学领域有一定过人之处,在提高广大教师业务水平方面义不容辞。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需要教师间的合作研究。研究并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在“真空”中孤独奋斗,其他教师的态度、意见都不可避免地对研究方向、进度和结果发生着影响,合作研究与教师自己的研究就这样彼此交融、密不可分。

从事教育教学研究,需要一种务实的方法。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理应以改进学校工作,解决学校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展开的各类研究、设计的各门课程,都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以改进学校教育教学为目的。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分享到:
[发布者:yezi]
  相关阅读:  ·科技部:人才评价不与论文和经费数量过度挂钩  ·教育不公阻碍穷二代向上流动 致贫者愈贫  ·郑州教育局要求老师布置作业前自己先做一遍  ·动辄成千上万 高额学费未必换来高质量教学  ·考生家长要求清华须认真回应“破格录取”质疑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