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科教新闻 > 热点评论 > 正文
学校到底该不该民办 为何不能以营利为目的?
作者:陈志武 来源:南方报网 发布时间:2011-06-04 11:03 点击数:
 

■《生活的逻辑》系列之一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理论,办学校的大致规律是:学生受教育的年龄与工作阅历越高,学校市场化的可行性越高,由营利性公司经营的不可靠度就越低。反之亦然。

□陈志武

生活的逻辑其实就是经济学的逻辑,这即是为什么经济学话题近年那么流行。只是经济学的表述要系统些,至少从事经济学研究的人希望对生活中的逻辑做提炼,找出规律,以便我们更好理解自己所生活的世界,让生活由被动朝主动迈进。其实,社会科学各领域大凡如此,目的在于更多更深地了解我们的生活,减少生活中的莫名其妙。

就说子女教育吧,这是多年的热门话题。在中国历史上,私塾曾经是主流,到民国时期,特别是1950年之后,才是公立学校当道。一直到改革开放中期,学校全由政府办,最近十几年慢慢有了民办学校,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和研究生院,都有民办;虽然法律禁止营利性公司办学,但事实上有不少大中小学都以营利为目的。

那么,学校到底该不该民办?如果可以民办,到底是否只能由非营利性机构办?为什么办学不能以营利为目的?如果可以以营利为目的,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对于着急的家长来说,到底该选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甚至营利性私立学校?

许多朋友说:教育之所以不能由以营利为目的之商人办,是因为教育决定人的一辈子,太重要了,所以,只能由非营利性机构或者由政府办。

当然,“重要性”不是关键因素,粮食也重要甚至更重要,但是我们没说粮食只能以非营利性方式生产;衣服也很重要,但我们能接受商业公司制作衣服,欢迎服装业的市场化,等等。

教育因为是无形无色的服务,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使教育的“好坏”难以评估测度,而任何人际交换“市场化”的先决条件,又偏偏是交易内容是买卖双方能够度量的,否则,市场化交易之后就容易出现问题,甚至崩盘使市场倒闭。

以托儿所为例,这也是教育机构。张三和夫人李四白天都要上班,只好把一岁半的女儿张丽放在托儿所。这时,我们看到的局面是:提供教育服务的是托儿所老师,得到服务的是张丽,而付钱交学费的是张三夫妻。

本来,市场交易是一方交钱一方交货,条件是买卖双方都能“识货”,能评估货物到底有多少、值多少。可是,张三夫妇白天上班,不在托儿所,没法亲自观察、监督、判断托儿所老师到底好不好,他们当然可以问女儿,要张丽回家后评价老师的好坏,但张丽才一岁半,话都说不清,怎么能告诉父母她在学校的感受、所得到的教育如何呢?所以,就出现了提供教育的、得到教育的、为教育付钱的是完全不同的三方,而三方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并且难以互相信任或沟通!做父母的无法知道付的学费到底值不值,而老师又觉得做得再好也没人知道,反正学生没法判断,也没法给父母讲清楚!于是,由营利性公司经营托儿所、靠纯粹的市场化来组建托儿所教育,挑战大,因为服务提供方与付费父母之间会难以互信。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分享到:
[发布者:yezi ]
  相关阅读:  ·科技部:人才评价不与论文和经费数量过度挂钩  ·教育不公阻碍穷二代向上流动 致贫者愈贫  ·郑州教育局要求老师布置作业前自己先做一遍  ·动辄成千上万 高额学费未必换来高质量教学  ·考生家长要求清华须认真回应“破格录取”质疑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