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科教新闻 > 热点评论 > 正文
“校长推荐”不改不行了
作者:顾德宁  来源:新华日报 发布时间:2010-11-24 11:13 点击数:

       今年是“北大招生中学校长推荐”第二年,对该举措的运作和效果,不少人不满意,甚至有些失望。

  例如,一些地方“校长推荐”已变成“集体选举”或“走程序”,为省事省心或追求形式的公平正义或避嫌“腐败”,甚至回到最保险的“分数制”上。目前推荐的孩子,基本都是现行教育和考试制度下的佼佼者。所以,民间有人说:如此推荐意义不大,这些孩子本来就能考上北大的,不过是再加了个“保险”而已。

  人们曾以为,“校长推荐”是一种冲击或突破现行高考高招制度的新尝试,所推荐的应该大多是被目前教育制度所“埋没”、但确有某一方面奇才的孩子。现在看,这是一厢情愿的误读。“校长推荐”不仅有“综合素质优秀或学科特长突出”的基本要求,而且“校长推荐”后还需高考,只是降30分录取而已。

  这种设计本身就有严重缺陷,我们甚至不能责怪校长的不敢担当或“圆滑”地“推尖”,有些他们理应推的孩子大概降100分也难达北大的分数要求。例如,“江苏省青少年发明家”——南京市三中高三学生刘峰2008年参加高考,仅考266分+2C,直到8月,上大学还没有着落,后来也就上了一般学校。然而,刘峰已拥有5项国家发明专利和5个江苏省青少年发明创造大赛一等奖作品。刘峰父亲愤怒地扔掉儿子做发明的所有仪表和工具。

  18世纪瑞士数学家丹尼尔·贝努利读了少年牛顿的小论文后说:“从爪子判断,这是一头狮子。”长期在教育界磨砺的校长中,应该会有一些“贝努利”。所以,要求校长真正独立和勇敢地担当,甚至因慧眼识才而不惜力排众议、据理力争,“校长推荐”就一定要彻底放开,不留尾巴——让校长直接推荐少数学生免试上北大。

  完善“校长推荐”,可以像国外一些名校那样,让学生和学校能双向选择,高校(包括北大)给予每一个学生自主申请的机会,“校长推荐”不过是录取与否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而已。这样,推荐校长可能就不会因压力过大而“动作变形”。

  完善“校长推荐”还可以将其与社会推荐相结合,如一些科技人员也可以推荐身边有奇才的孩子。回顾科学发明的历史,许多人才都是从民间冒出来的。例如,11月16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天文学家利用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发现距离地球附近最年轻的黑洞,这个发现为科学家观测这类婴儿期天体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机会。而这“最年轻的黑洞”就是业余天文爱好者首先发现的。

  总之,如果北大坚持目前的这种“校长推荐”,校长就不会也不敢推荐怪才和偏才,因为推了也没用,被北大淘汰了还“丢人”。更可怕的是,校长们若渐渐习惯于这种“推荐”,甚至把“北推”作为品牌的授予和年度谈资而乐此不疲,势必妨碍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顾德宁)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分享到:
[发布者:dongdong]
  相关阅读:  ·科技部:人才评价不与论文和经费数量过度挂钩  ·教育不公阻碍穷二代向上流动 致贫者愈贫  ·郑州教育局要求老师布置作业前自己先做一遍  ·动辄成千上万 高额学费未必换来高质量教学  ·考生家长要求清华须认真回应“破格录取”质疑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