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科教新闻 > 热点评论 > 正文
增加硕士生推免比例,良策?失策?
作者:解放日报 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时间:2010-11-22 10:33 点击数:

北大、清华、人大、复旦等四所国内知名高校近期公布,2011年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比例占招生总数的比例增高,有些院系达到60%至80%,部分专业甚至全部招收推免生。

消息公布后随即引起社会关注。这是优化生源的良策,还是有悖教育公平的失策之举?“单兵推进”的改革,能否破解考研热带来的硕士生水平本科化等问题?在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中,如何兼顾效益与公平?“新华视点”记者对此展开追踪采访。

高考得失影响又变大了

“统考名额比推免名额还少,到名校读硕的愿望一下子变成中彩票似的小概率事件!”准备报考某名校外语专业的郑州大学大四学生寇蔻感慨。

记者查阅部分高校2011年硕士生招生简章发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4所国内知名高校不少专业硕士生推免所占比重超过招生总名额的一半。在复旦大学41个招收硕士生的院、系、所、室中,至少有20个明确标注招收50%左右的推免生,其中中文系将推免生的比例定在“70%左右”,管理学院为“60%至70%左右”,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为“50%至80%”。

西北某大学学生杜刚想报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但看到统考生比例远少于推免比例后,他最终还是决定报考母校。“研究生扩招后,人们认为高考不再是独木桥了,我也把考研看作第二次起跑。但现在看来,高考的得失影响还是很大,无形中划定了层次,还很难打破”。

优化生源或妨害教育公平

名校扩大研究生推免比例,各方褒贬不一。赞成者认为,扩大推免比例是深化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加大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力度的探索。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主任郭钊说:“各院系和研究生导师们反映推荐免试生源总体质量优于统考生源,他们更倾向于多招收推荐免试生。”

据介绍,伴随着考研热升温,高校中确实存在高分录取的硕士生,因知识结构存在缺陷、科研能力缺乏而求学困难。一位考生曾连续4年报考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第四年他以高达400多分的初试成绩入围复试,又因考官打出“不合格”的成绩最终未被录取。面试记录中有一段对话令考官记忆深刻:“有考官问,你看过哪些新闻学科的学术期刊?这位考生答,看过《大众电影》。”

也有一些人对这种做法表示质疑。采访中,有些专家、学生担心校内推免比校际推免容易,推免比重扩大后易造成学术近亲繁殖;有人联想到近几年高校推免爆出的“猫腻”,担心推免比重扩大而程序不公开、透明,出现更多“走后门”的现象。

妨害教育公平也是一种很具代表性的质疑声。河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崔进军认为,名校推免比重过高,实质上剥夺了其他院校、社会人士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客观上造成受教育机会不平等。

考研改革需整体推进

我国就业形势仍比较严峻,考研热持续升温。但考研热也带来“应试风”,不少学生将考研当作第二次高考,院校也定位为“考研基地”,有的一到大三、大四便停开与考研无关科目,为学生备考让路,有的还设立奖励基金鼓励考研。

“当务之急是,从宏观层面深化硕士生推免机制改革。”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应当逐步改革,让更多院校享有推免资格,更多学生获得推免机会。

郭钊认为,应进一步改革研究生考试机制,使考试更加科学、全面。硕士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初试阶段应逐步向资格考试过渡,重点考查考生的基本素质,复试阶段重点考查考生的研究能力和专业能力。

“总之,扩大推免比例应与深化硕士生推免和统考机制改革,深化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相配套,才能逐步破解相关难题,既保证教育公平,又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河南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高建华说。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分享到:
[发布者:dongdong]
  相关阅读:  ·科技部:人才评价不与论文和经费数量过度挂钩  ·教育不公阻碍穷二代向上流动 致贫者愈贫  ·郑州教育局要求老师布置作业前自己先做一遍  ·动辄成千上万 高额学费未必换来高质量教学  ·考生家长要求清华须认真回应“破格录取”质疑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