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科教新闻 > 百家争鸣 > 正文
高考“迷信”说法何其多 衣食住行面面俱到(8)
作者:刘鹏飞 来源:半月谈 发布时间:2011-05-18 11:45 点击数:

 

 

【即时通会员如是说】

记得当年高考时,妈妈还去许慎祠堂上了一炷香呢?哎!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学,他们什么都相信,什么都去做。造成这一切的是什么呢?正是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虽说有很多人对这个制度不满,但无可厚非,这是我国目前最公平的考试制度了,如果不这么办,不公平的录取将会更多。而作为普通老百姓的我们,只有拼命去适应它了。——李特

曾经听过这么一个故事,在一座山上住着一个和尚,周围人都说他算命特别准,有三个面临高考的学生相约去“会会”他。他们三个人来到山上,问大师你看我们几个谁能考上大学?大师伸出一个手指头。高考完毕,他们三个去找大师,其中一个人问,我们三个都考上了,你怎么说考上一个,大师笑着说,我的意思是一起考上。徒弟问大师,那如果都没考上,大师答一个手指头代表一个都没考上。考上两个则代表一个没考上。听了后,会引起很多人的思考。其实高考考的实力还有一定的技术和运气,迷信的佐料只会让那些想走捷径的人离大学越来越远。与其挖空心思找佐料,不如脚踏实地做好学习和心理的准备,这样的高考才靠谱才给力才会走的更远。——倪卫校

每一个“高考人”一生都会有一种高考情节,无论你是“超长发挥”还是“发挥失常”,大家都不会忘记高考的样子。而同时我想正如我们经常说着“世上没有鬼神”的话,去上一炷香一样,心里也都明白【高考的七味“迷信”佐料】的意义,却仍然会接过这个“接力棒”继续马不停蹄的往前跑,因为社会是这样,我们每一个凡夫俗子都不例外。临了,试问,如果是你今年高考,条件允许的话,你会去上一炷香吗?——李斐

高考前我种了一棵花,在种植的时候默默许愿花开就代表我能考上大学。期间,花儿被移植了一次,差一点儿枯萎,不过后来开的很绚烂,我也如愿以偿的走进了大学的校门。不知道我当时的许愿算不算迷信呢?——程鹏丽

看到这些种种的办法,就知道我们的孩子们上大学有多么地不容易了!——龙在天

关于避孕药“避晕”的那个说法有待考证,五月份药店里避孕药的销量增加是因为女生担心在高考期间来例假痛经会吃避孕药延迟经期。这在我当时高考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潜在常识,班主任会在家长会上要求女生让母亲来开家长会并另外请个女老师让女生注意这点。这些迷信即使大多数人不相信,也不敢故意逆着它来做,毕竟,高考是类似于过鬼门关的大事儿。——胡倩

我个人认为在一定范围内的“迷信”其实是一种给自己增加自信的方式,比如说我们那很多高考生在高考前回去三元宫拜神,祈求高考取得好成绩,这也许没有科学根据,并不一定就能够获取高分,但这给考生在考前起到一个强心剂的作用。考生们身带状元符、考前吃鲤鱼等等,其实都是在给自己心理做良好暗示,只要这个“迷信”不是太过火,不要想着通过旁门歪道来进入名校门,在考前做一点“迷信”也未尝不可。但也要理性地认识到,所有“迷信”的最终效果都是由实力来作为基础,没有实力,求神拜佛什么的都是徒劳。——高欣婷

高考就像过关口一样,各种“迷信”佐料也只不过是为了补充英雄的魔法值,但最关键的生命值和技能是靠平时练怪积累的。从纯应试的角度来说,补充点佐料到也未必不可。不过这关只是漫漫长路的一小段,英雄的人生还需要不停的打怪练级。——笔笔的笔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我们总是把什么佐料都放全了才安心。迷信就像心理上的强迫症,让人欲罢不能。——严颜

哎,中国的迷信思想太严重了,读再多书的人还是会有一点点迷信,可能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因果循环吧。——张欢

是太多的对学历的美好幻想造成的这一切,是对教育资源不均的现状造成的这一切。熟不知现在大学校园已然变了许多,都已经不能说是求知的净土改变命运的舞台。如果能够人人平等的选择任何一个学校的话,我想迷信佐料的味儿也会淡点的。——杨文

已经是社会普遍现象了。主要是高考这根魔力棒指挥引导力太强使然。——林冉冉

随着近几年公考和研考的加温,高考的温度似乎降了很多,因为大学扩招,给很多人有可能上大学,进一步深造的机会,但四年之后,竞争比高考时还要激烈,甚至许多人走上了极端,国家当初出发点好的,但现在的就业问题,引发了毕业就失业的流行语,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了么。至于上上香之类的,只能是寄托家长们的一个美好希望罢了,无可厚非。经济体制市场化三十多年,走完了西方近百年才能走完的路,政治必然跟不上,所以才会凸显那么多问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但现在具体怎么改,怎么做,都是在走一条前无古人,独自探索的道路。——曲伟

因为重要,所以需要完全准备,在做好应考的基础上,给自己和家人些心理安慰也并非不可。没有人会真把人生押在上面这些措施基础上的。只是一考定终身的制度,使得考生脆弱的承担不了任何不可控风险,才会如此。如何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制度,才是题眼。——西铭

官本位体制下的怪现状,高考依然是主要的指挥棒。——栗彦卿

对学生、家长应对高考所出现的迷信现象不必恐慌,其实他们大多都能明白吃鲤鱼、避孕药等对提高高考成绩无作用,这么做的原因只是寻找心理依托,缓解压力。当然,对于这种现象不能提倡,应该做好对学生的心理疏导,通过媒体宣传等引导家长做好科学辅助工作,从长远看来,提高国民整体的科学素养是规避此类“迷信”现象发生的根本之策。——王斌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分享到:
[发布者:yezi ]
  相关阅读:  ·浙江大学:院士出任大一新生班主任  ·学者热议:个性教育能解决教育不公吗?  ·求职应聘的过程中 简历高度相似 优才难以胜出  ·高校录取通知书拼“个性” 是作秀还是创新?  ·北京市无小学生性教材编写计划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