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评价网 > 大学排行榜 > 评价与管理 季刊 > 2011-第2期 > 正文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冷静思考
作者:黄明东 来源:评价与管理 发布时间:2011-11-08 13:38 点击数: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冷静思考
黄明东
      全球化使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首先是经济全球化,并带来文化、教育的全球化,教育的全球化主要表现在教育的国际化。教育不可能实现完全的全球一体化,但教育在制度、内容和方法上有共性,可以互相借鉴。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如何走?我想以我校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两步走,每一步都要掌握主导权”
      我校十分重视国际化,起步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面对高等教育日益激烈的竞争,如何牢牢把握主动权,实现武汉大学“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的目标?我认为必须及早进行通盘规划,积极完美、创新教育国际化模式,虚心学习国内外经验,在国际化中进行深度合作、介入和融合。
 
      总体来说,可以采取“两步走”战略,先从周边开始、从亚洲开始,再逐步扩大,走向世界。我们周边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的高等教育或世界一流,或有特色和优势,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可以和这些国家加强交流,建立密切合作。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到“以我为主,由我主导”,要由武汉大学牵头组建交流、合作联盟,可以借鉴欧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措施,发布关于教育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武汉宣言”,实现教师互访、学生交流,加强学校间的融合。在亚洲地区获得一定影响力之后,逐步扩大联盟并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国际交流合作。在走向世界这一步中,还要保持主动性和主导性,掌握话语权,这样才有制定标准的机会和权利。这和世界高校排名标准的制定类似。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两步走的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主导权。
 
“引进来也要走出去”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精神就是开放式办学,本质是多元化。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和欧美发达国家在在很大差距,必须做好“引进来”工作,借鉴优秀经验,通过优秀教学资源共享,达到实质性融合。
 
      “引进来”主要是引进师资、教材、教学模式、评估体系等。对于国外优秀老是的引进,不能停留在短期讲学,或者作讲座的层面,必须保证引进的教师最少能够完整上完一门课,而不是蜻蜓点水,这样才能提供充分的交流、学习时间,使国际化教育真正深入到学生的骨子中去。同时,还应加强引进教师和本校教师的合作,通过在他们之间成立课题组,共同开展实质性研究。还可以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教师互访等方式来使优秀教师资源为我所用。而对于教材、教学模式、评估体系等引进,一定要注意不能运策盲目照搬,必须结合国情、教育现状、学生特点等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加以调整和改造,在消化中吸收。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水平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导致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工作者常妄自菲薄,对自己评价过低,从而导致一味地向西方学习,而缺失向西方进行自我推介、展示和传播的行为。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过程中,除了要“引进来”,要更注意“走出去”。要调整心态,将自己的优秀学科、学术成果、专家学者推介出去,让国外了解、认识我们,通过平等交流,弘扬中华文化,输出价值观,打造与我们国家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实力。

                                                                                             李威摘自:《武汉大学报》2011年4月2日

【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评价与管理》季刊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者:qiuyu]
  相关阅读: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11—2012)的特色、做法和结果分析3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11—2012)的特色、做法和结果分析2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11—2012)的特色、做法和结果分析1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9——65个学科的权威期刊与核心学术期刊排行榜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8——65个学科的权威期刊与核心学术期刊排行榜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文明上网,理性评论:
表情:
用户: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关于我们 | About NSEAC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